礼仪坐姿的正确姿势
谈及养生之道,每个人都能列举出一些基本原则:早睡早起、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等。其实,就在日常的“坐”姿中,也蕴深厚的养生智慧。
古人对于坐姿的讲究有着丰富的经验总结,《生命》特别邀请了体育总局健身管理中心的副研究员丁丽玲,为我们解读如何通过坐姿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坐姿的深层含义与健康关系
坐,既是礼仪的体现,也是仪态之美。古代的礼仪文化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正所谓“礼者何也,即事之治”。坐姿还与健康息息相关。不正确的坐姿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而合适的坐姿则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平坐:最体面、权威的坐法
平坐,又称为正坐、安坐,是以膝着地,小腿平置于地,贴于脚后跟的坐姿。坐时身体挺直,眼睛平视,这种坐法显得最为庄重、权威。在汉代以前,古多采用这种坐姿。
垂足坐:舒适与便捷的代表
垂足坐是指双腿垂于地面的坐法,这种坐姿在汉末开始流行,得益于胡床的引入。胡床类似现在的马札小凳,因从西域胡人处引入而得名。这种坐姿既舒适又方便,逐渐在中原地区流传开来。
跪坐与现代坐姿的交融
五代时期,传统的跪坐和新潮的椅上坐并行。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便展现了这两种坐法的融合。古人的坐姿在此时期实现了现代化转变。
修持坐法的养生之道
修持坐法是儒、释、道各家修行时采用的坐姿,多采用盘坐。盘坐时,肢体有七个要领,又称为“七支坐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脊柱要正、身形要松、心意归一、颐养身心。这种坐姿可以让人心境宁静,达到养生的目的。
不同人群的黄金坐法
无论是平坐、垂足坐还是盘坐,都应遵循“两正一直”的原则,即身正、头正和脊柱直。针对不同人群,如学生一族、电脑一族和休闲一族,都可以将这些特点融入到日常坐姿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黄金坐法”。
掌握坐姿的“养生功夫”
说的坐的“功夫”,不仅仅是外在姿态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掌握三个关键的养生技巧。一是凫浴,模仿水鸟抖动羽翼的动作,可以调整身体平衡,舒缓疲劳;二是交股,通过的交叠按压,可以使腿部各个关节得到伸拉,对髋、膝关节有特殊保健作用;三是撮谷道,即提肛运动,有利于改善性功能、男女系统和肛周健康。
结语
坐姿不仅是一种礼仪和仪态的体现,更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人群,选择合适的坐姿,并配合适当的运动和锻炼,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记住,无论是坐、立、行,都要遵循适度交替的原则,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本期编辑:张一迪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