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一少十对联的故事
临近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洋溢着人们的祈愿和祝福。古代的春联充满了智慧与启迪,给人无尽的遐想与乐趣,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味几则引人入胜的春联佳话。
在清代,有一位画家名叫郑板桥。一次他与友人漫步时,偶然看到一户人家门上贴着一副别具一格的春联。
上联写道:二三四五,缺一不可。
下联则是:六七,少十难全。
郑板桥细看后,心中明了。原来这家住着一位贫困的书生,他的春联暗含“缺衣少食”的寓意。郑板桥心生怜悯,便回家取来一袋米和一包衣物送给了这户人家。
东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他从山东迁居至浙江绍兴时,正值岁末年终。王羲之挥毫泼墨,写下一副春联,命家人贴于大门两侧。
谁知春联刚贴出不久,便被人连夜揭走。然而王羲之并未动怒,他又写了一副新的春联再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春联再次被人偷走。王羲之微微一笑,再次挥笔写下第三副春联。这次他让家人在春联上剪去一截,只将上半截贴在门上。
上半截春联读作:福气不会无缘而至,祸患也非单行成灾。这样的字句虽然不甚吉利,但却意外地没有被窃贼青睐,完好无损地留在了门楣上。大年初一的清晨,王羲之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春联补全,于是对联变成了:福气在今朝终于来临,祸患在昨夜已成过往。这一巧妙的设计,成就了一副精彩绝伦的春联。
还有一次,杨国忠嫉妒李白的才情,试图以言语奚落他。他讥讽道:
两只猿猴在山中伐木,问猴子该如何使用锯子?
李白的才华横溢自然不会受此挑衅所动摇。他笑着回应道:
一匹骏马隐身泥中,看牲畜如何迈步前行!
“锯”与“句”,“蹄”与“题”,两人的对答巧妙工整,不仅展现了各自的才情,更让旁观者为之赞叹。杨国忠本想占李白便宜,没想到反而被李白反讽一番,令他十分尴尬。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春联故事呢?不妨在评论区与大家一同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