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收货的流程及内容


仓库管理的微妙细节

进入与离开,先前提及的“账实相符”乃是仓库控制差异的核心双环之一。出色的出入控制不仅让库存差异减少,剩下的便是库内自我管理与解决。仓库,作为物资的集结地,其管理环节尤为重要,尤其是入库环节,它是连接上游的唯一桥梁,而及时与准确则是此环节的不二法则。

入库环节的妥善处理,是仓库管理的重中之重。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常常忽视入库的管控,导致异常情况频频流入库内,之后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去处理这些问题。一个合格的收货员需严格按照收货步骤进行业务操作。

第一步,预定的信息确认。在仓库管理中,一切都有预定与安排。若无预定信息或存在插队现象,都可能成为异常点。仓库的每一个步骤都讲究标准化,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带来秩序。

第二步,入库订单的核对。供应商到货后,收货员需与司机仔细核对入库订单,包括供应商信息、订单日期、商品名称、数量等。任何单据的不符都可能导致后续的困扰。

第三步,规范的卸货流程。卸货并非简单的将货物从车上卸下,而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与流程。如何使用托盘、码放的层高和堆叠方式、以及卸货后如何拉至暂存区等待验收,都有明确的要求。

第四步,严格的质量检验。供应商卸货完成后,收货员需对商品进行严格的检验。这包括外包装、品名规格等信息,甚至包括QS认证和索取证照等。任何残次品流入库内都会成为大问题。

第五步,精确的点数入系统。完成验收后,收货员需对商品进行点数,并精确地录入系统。供应商与收货员的点数应保持一致,任何差异都可能带来后续的麻烦。

第六步,单据的打印与保存。录入系统后,需打印两份单据并签字确认。一份留给司机带走,另一份则需库内留底保存至少一年。单据是事后追溯差异的重要依据。

第七步,及时入库与上架。收货完成后,商品需及时入库并上架,保证库存的流畅性。若商品未及时入库与上架,将处于不可用状态,不仅影响订单的库存占用,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

仓库管理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微妙的细节与环节。只有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才能保证仓库的高效运转与物资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