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


一、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庄子》曰:“真人其寝不梦。”这里的真人是指得道之人,内心宁静,顺应自然,因此寝不梦。同时期的《慎子》也提到:“昼无事者夜不梦。”

二、东汉时期

1. 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梦列》中指出:“阴病梦寒,阳病梦热;内病梦乱,外病梦发。”

2. 《素问》中的多篇论述了梦与疾病的关联,如《诊要经论终》提到:“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又如在《脉要精微论》中详细描述了不同脏腑疾病与梦境的关系。

3. 《方盛衰论》则从五脏气血的角度,阐述了梦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例如,肺气虚则梦见白物,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溺人等。

三、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提到白龙骨可以治疗梦寤,小便。

四、东西晋时期

1. 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提供了治疗的方法,如用火死灰放在鞋中,合在枕头下。

2. 《针灸甲乙经·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详细讨论了正邪与梦境的关系,以及不同脏腑疾病在梦境中的表现。

五、其他时期

1. 《神农本草经》中提及的木香和麝香,长期服用可以避免梦境中的魇寐。

2. 《中藏经》从脉诊的角度对梦境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3. 《华佗·神医秘传》也涉及了虚实寒热与梦境的关系。

自古以来,中医对梦与健康的关系有着深入的研究。从战国到东西晋时期,中医经典著作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关于梦的理论,从脏腑气血、正邪、脉诊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梦境与身体健康的密切联系。这些理论为后世中医诊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