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听课记录15篇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加强美术教师团队的技能与水平,以及促进美术学科的深入研究,近期,艺术与体育教育中心美术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

在10月26日的上午,该组在段艳丽老师的带领下,积极进行了美术学科的听课与评课教研。全体美术教师都参与了这次富有成效的研讨学习。此次活动分为两部分:线上观摩与线下实践。

线上观摩部分,教师们深入探讨了小学美术课堂的优质教学。首先是三年级《感受音乐》一课,由港沟中心小学的李样样老师执教。以音乐与美术的完美结合为特点,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达到内心对音乐的共鸣与升华。课堂上师生随着音乐节奏律动绘画,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沉浸式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表达和体验。

紧接着是华山第二小学的刘馨玲老师执教的《色彩的渐变》。刘老师以“给小树讲故事”为主线,设计了一片有渐变色彩的叶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她采用威金斯逆向设计思维模式,从学生的任务和评价量规出发,通过问题驱动、先学后教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一过程不仅强调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还将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线下的磨课部分,教师们通过观摩教学演示,将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10月30日上午,骆子萱老师和王然然老师分别执教了《蜻蜓飞飞》与《诗情画意》两节课。全体美术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和研讨。

骆子萱老师的《蜻蜓飞飞》通过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及相关知识,并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美术课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使他们懂得了珍惜动物、保护自然。

王然然老师的《诗情画意》则采用了生本美术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分析、探究诗与绘画的关系。学生通过为喜欢的诗句完成配画,表达了对诗的理解以及对画面的感受。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了诗情画意的艺术魅力,激发了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

在评课过程中,教研组长段老师要求老师们利用历城区听评课分析方法,从多个方面展开评课。老师们积极发言,为两位执教老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这些意见涵盖了教学结构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知识与技能的细节处理、激励评价的运用等多个方面。

每一次的听评课都是教师们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相信这样的教研活动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教学思维的拓展。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不断学习他人、优化自己,为学生的艺术成长之路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