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ju的成语
视频加载中...
【成语名称】: 韦编屡绝
【成语拼音】: wéi biān lǚ jué
【成语释义】: 韦:熟牛皮;屡:多次;绝:断。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以至于多次把串联竹简的牛子磨断。
【成语出处】:
源于《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讲述了孔子晚年开始研读《易经》,由于反复研读,使串联竹简的牛子多次磨断。
成语“韦编屡绝”即源于此。
【成语用法】 : 在句子中通常作状语或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 牛角挂书、夜以继日、苦心孤诣
【反义词】: 疏于学习、敷衍了事、一知半解
【成语造句】:
1、小明对学习极为投入,几乎达到了韦编屡绝的程度。
2、为了深入研究这部经典,必须要有韦编屡绝的精神。
3、我们要弘扬韦编屡绝的学习精神,同时更要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培育创新人才。
4、学习之道,就应效法韦编屡绝的孔子,切不可浅尝辄止。
【成语故事】:
孔子生活清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热爱学习,通过自学获得知识。他自幼勤学苦读,遇到难题会向所有人请教。他曾经向的人请教,也向平民百姓、老人和孩子请教。他在三十岁时就成为了颇有名气的学者。
在古代,纸张尚未发明,书籍主要用竹子制作。人们将竹子削成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由于竹简较为沉重且难以搬运,孔子研读《易经》时,反复翻阅竹简使得连接它们的牛子多次磨断。
【成语寓意】:
孔子之所以成为影响几千年的思想家,是因为他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他以韦编屡绝的精神研读经典,启示我们学习应持之以恒,追求深度与广度。
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读书的传统,许多有关学习的故事成为了经典成语。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大多强调了不畏艰难、努力学习进取的精神。“韦编屡绝”所传达的核心精神是学习的勤奋与执着。
古人读书也讲究方法。“韦编屡绝”强调的是精读与深思熟虑。苏轼提倡反复读一本书但每次要有不同目的和重点。而陶渊明虽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但其着眼点在于读书范围要广博并讲求方法与效率。
【成语接龙】:
韦编屡绝 → 绝处逢生 → 生死未卜 → 卜夜卜昼 → 昼伏夜行 → 行远自迩 → 迩安远至 → 至高无上 → 上善若水 → → 热火朝天 → 天网恢恢 → 恢宏大略 → 略知一二 → 二话不说 → 说一不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