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的故事30字左右


悬梁刺骨之志,励志苦学之典

古人所言“悬梁刺股”,亦可称为“刺骨悬梁”、“引锥自刺”等。这一成语的来源,是以孙敬的“头悬梁”与苏秦的“锥刺股”故事为蓝本,用以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悬梁篇——孙敬的勤学之路

在《太平御览》卷三六三所引《汉书》中,有关于孙敬的记载。孙敬,字文宝,汉朝信都人,现今衡水市冀州区。他自幼便展现出对学问的浓厚兴趣,每日晨昏,皆以读书为乐,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邻里们常称他为“闭户先生”。夜晚的学习往往伴随着困倦。为了驱赶睡意,孙敬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另一头则绑在自己的发髻之中。每当他感到困倦时,只要头一低,那根拉紧的绳子就会扯动头发,使他因疼痛而清醒。如此一来,他便能继续专注地读书学习。经过不懈努力,孙敬最终成为了当时有名的大儒学者。

刺股篇——苏秦的奋斗岁月

与孙敬不同,苏秦同样是这一成语故事中另一位主人公。苏秦,字季子,是东周洛阳人。他出身于一个务农世家,家境并不富裕。早年他便投身于鬼谷子门下求学。

苏秦曾游说秦王,但未能成功。资金用尽后,他潦倒而归。家中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面对家人的冷漠与白眼,苏秦决定闭门苦读。他深入研究太公的《阴符》,每当读书困倦时,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血流至足。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后,苏秦终于学有所成,游说列国,最终合纵抗秦,佩六国相印,名震天下。

难与易之间

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事情并无绝对的难易之分。难与易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决心与行动。当我们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时,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得容易;而当我们缺乏决心时,再简单的事也可能变得困难重重。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不提倡像悬梁刺股那样的极端苦学行为,但读书的难易、苦乐确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有的人以读书为乐事,自然会有所收获;而有的人则视读书为苦事,可能会因此而后悔。正如古人所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以免将来后悔莫及。

尽管时代变迁,但悬梁刺股的故事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面临何种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决心与毅力,便能够克服一切障碍,实现自己的目标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