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任素汐歌词
作者 | 晓风细雨
「妈妈,床下有什么东西在动!」孩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恐惧。
「妈妈,我害怕一个人睡觉,我害怕黑暗……」昨夜,当孩子们都已沉入梦乡,我和姐姐正欲交谈,却听到女儿的害怕声。
姐姐尝试着安抚外甥:「宝贝,别怕,这里没有怪物,只是你的想象而已。」然而小外甥依旧紧闭双眼,不肯入睡。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怕黑、怕高、怕小动物、怕想象中的怪物都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当孩子说「妈妈,我怕」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妈妈的感同身受和贴心陪伴。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曾提到,童年不仅是好奇、兴奋和幻想的混,还包括了恐惧、愤怒和悲伤等复杂情绪。对孩子而言,那些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与真实的世界无异,他们的害怕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
综艺节目中的小主角咘咘害怕家里的扫地机器人,或许只是因为她看到了这个会动的物体,然后想象出了与之相关的恐怖场景。我们小时候也常有类似的体验,在黑暗中想象出各种怪物。但随着我们长大,知道那些都是虚构的,便不再那么害怕。
孩子的恐惧有时也源于实际的生活经历。比如女儿曾经在游泳时被水呛到,于是便害怕再次下水。又或者家庭中的一些问题,如父母的争吵,也可能让孩子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从而产生各种恐惧。
面对孩子的恐惧,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们要用心去「看见」那个害怕的孩子,不要急于评判或给他们贴上「胆小」的标签。我们要试着理解他们的情绪,接纳他们的恐惧。
我们可以借助绘本或游戏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缓解情绪。比如,当女儿害怕黑暗时,我们可以找来绘本《吃掉黑暗的怪兽》,一起阅读,一起面对恐惧。
我们要勇敢地跟孩子站在一起,面对他们的恐惧。不是逼着他们勇敢,而是给他们一份勇气,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作家毕淑敏曾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比较勇敢、看前途比较光明。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让他们内心充盈着爱,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勇气。
当那个说「妈妈,我怕」的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和陪伴,是一份安全感和爱。让我们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们「妈妈在」。
-End-
作者:晓风细雨,一位用心体会孩子成长的母亲,文字工作者,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