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就是创办企业的人智慧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业风采与成功之道

2019年4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宣了一批杰出的校友,他们在上市公司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这是来自学院的骄人成绩单,令广大师生与校友倍感自豪。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截止至2019年3月底,有超过80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在70家上市公司(包括A股、港股、美股等)中担任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等职务。其中不乏如海康威视、浙大网新等知名企业的领导团队成员均出自该院。那么,为何“浙大系”的企业家如此众多且成就斐然?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郑刚副教授透露,浙大自2017年起每年都会发布校友创新创业蓝皮书。在所有院系中,无论是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积淀、双创活动的活跃度,还是从上市公司、创业校友的数量来看,管理学院都稳居前列。今年,学院首次系统梳理了校友的成长轨迹,这份上市公司榜单只是开始,未来还将有更多系列发布。

据联合发布的《2019浙江大学校友创新创业蓝皮书》显示,在2018年度,有237位浙大系企业家在203家主流上市公司担任重要职务。这些企业家在浙大的培养下,不仅掌握了高度的战略思维方式,还具备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基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浙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长期投入和积累。

浙大是国内最早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高校之一,而管理学院更是走在前列。早在1979年,学院就成立了国内最早的科学管理系。之后又相继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如创建全国第一个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设立创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跑者。

在浙大管理学院,学生们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更能接受到最前沿的创新创业教育。郑刚教授负责的《精益创业》课程在大学MOOC和智慧树平台上线,而他带领的教学团队开发的《创新管理》慕课更是成为浙大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首个级慕课。

是浙大竺可桢学院混合班的一名保送生。他通过加入竺可桢学院的强化班(ITP)接受到高强度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在之后的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如今他已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并带领公司在交易所成功上市。的经历正是浙大强化班(ITP)的缩影。这个被誉为“创业家的黄埔军校”的强化班,已培养出上千名具备高度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各个专业门类;在这个班中学习的过程是一次宝贵的锻炼与提升的过程;那些莘莘学子如今正在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为社会带来改变与影响。

面对创业的成功与失败,浙大教授们表示这是对天赋和勇气的一次检验。他们认为那些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学生往往更有可能取得成功。事实上也正是这样;许多从浙大走出的创业者都证明了这一点:即使遭遇失败也不气馁;他们坚信只要持续努力终会取得成功。

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吴教授认为高校应坚持创业教育;他表示以一流大学为平台的全球青年互动和整合创业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同时以创新驱动的创业也是推动经济的一种重要力量。而浙大的创业教育已进入4.0时代;在培养学生时强调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如今;浙大的创业教育不仅培养出了众多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更重要的是它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正是一群有着理想和抱负的浙大管院教师们的初心与使命;他们种下希望的种子;让有理想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未来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和公司;为社会的明天创造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