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评价自己孩子


近期我观察到许多与"鸡娃焦虑"相关的热门话题:

"小学家长因陪孩子写作业而气到住院""三年级孩子因一次批评拒绝进入教室"......这些事件背后,都透露出亲子关系的紧张氛围。但你们有没有发现?那些眼中闪烁着光芒、积极上进的孩子,他们背后往往站着一个善于表达的家长。

正如教育专家李玫瑾所言:"孩子的自信,往往是通过父母的鼓励和肯定逐渐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那些能让孩子越来越优秀的"成长密码"。

在上周的家长会上,我听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男孩在演讲比赛中因为紧张而忘词,后父亲的第一句话却是责备。这让孩子红着眼眶,从此再也不敢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奇迹男孩》中的一句经典台词:"真正的教育,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引导其行为。"当孩子哭闹着表示"不想上学"时,我们不应该立刻责备他矫情;当他考试失败而沉默时,我们也不要急于拿其他孩子与之比较。我们可以试着蹲下来,温柔地询问孩子的感受,如:"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愿意和我说说吗?"这样做,不仅能够遵循心理学中的"情绪接纳法则",还能够使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建立起安全感。

在三毛的故事中,这位写出《撒哈拉的故事》的传奇作家曾多次在日记中表达出对父亲肯定的渴望。直到她四十岁那年,父亲在她的一篇文章下留下了骄傲的批注,她竟激动得彻夜难眠。这表明了父母的认可对于孩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从邻居张姐的教育方式中汲取经验:当她的女儿学琴时弹错音,她并没有责备女儿练习时间久却仍出错,而是给予了女儿鼓励和肯定。现在的小姑娘不仅考过了十级,还主动报名参加校园演出。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如同农业而非工业。"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而非仅仅盯着分数。当我们把"你真聪明"转变为"你真努力",把"必须考第一才争气"转变为"你认真的样子就很优秀",孩子就会从为父母学习转变为为自己拼搏。这正如泰国短片《豆芽引发的梦想》所传达的那样:当小女孩想要种豆芽时,母亲并没有因为年龄小或担心种不活而阻止她或责备她,而是每次都以积极的态度去尝试。这种试错的态度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当我们看到孩子面临挫折或失败时应该如何反应?答案不是指责和冷漠而是陪伴与支持我们应该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灯塔当他们摔倒时递给他们一根"拐杖"并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

我们不应该错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教育机会无论是在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反应还是在评论区里妈妈们分享的育儿经验中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知识比如当我的儿子站在泳池边害怕时我没有说"勇敢点"而是递给他浮板让他有安全感并告诉他我会在他身边支持他慢慢地他不仅学会了游泳还敢于挑战更多的事情

教育界有个著名的"试错理论"认为允许孩子试错能够培养其抗挫能力因为孩子们会明白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与父母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些优秀的父母在孩子失败时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所以下次当孩子说"我不行"时试试这样回应他们:"我们先做10分钟吧就算没有完成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呢!"同时我们要学会欣赏并夸赞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无论是第一次尝试煎蛋还是搭积木的成功这些都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高赞回答:"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把孩子当成'潜力股'来投资。"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们的现在用包容的心态等待他们的未来吧!在和孩子交流时多用一些肯定的话语如:"你的感受很重要""我为你感到骄傲""勇敢地去尝试吧!"或许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优秀品质正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育儿干货 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 夸夸式育儿 父母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