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培训课后感


当今时期,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特别是ChatGPT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文本生成能力已经超越了普通写作的水平。与此人工智能在绘画领域的效率也让传统艺术家望尘莫及。这个时代,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技术和人文的关系也正在深刻影响着教育的走向。

人类文明的历史总是伴随着技术和人文的角逐。自从工业以来,科技总是在前面飞速发展,而人文则在其后追赶。科技的快速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发明新的技术,在极大提高效率的也使得人类对世界的感知被。比如,汽车的诞生、纺织机的普及,都曾让人们对新事物感到不适应,甚至引发了社会运动。这个时候,人文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弥补科技带来的裂痕。就像艺术在摄影技术的冲击下走向了现代,我们可以说,人文在科技的“摧毁”和“催促”中不断重生。

我们倡导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这些都是为了解决技术变革所带来的问题。我们要创造新时代的美丽,创造新时代的感知方式,让人们在一个新的技术时代中知道如何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人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技术时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们感到焦虑,担心工作和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正是因为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机器为人类所用,而不是被人类所控制。当前人文精神的教育仍然显得不足。国际大环境迫使我们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人文教育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人工智能艺术的教学和实践中,当学生通过自然语言与人工智能进行交互创作时,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仅是编程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工智能的“训练”和理解。那些能够驾驭人工智能的学生,往往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这种复合型素养正是新时代人文教育的核心。

数字文明呼唤人文教育范式的革新。以人工智能进行绘画创作为例,虽然学生入门容易,但真正的提升需要依赖审美等人文素养。审美能力高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指挥机器,将人工智能“为己所用”,而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则可能被机器所“控制”。这体现了人文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传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框架需要注入数字治理、算理、人机协同等时代内涵。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涉及版权归属等问题时,人文教育必须培养数字公民的判断力。

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需要协同发展。我们需要立足当下,探索科技与人文协同的内在逻辑,让人文教育帮助人们在技术的浪潮中找到方向,实现心灵的安定与成长。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报》于2025年03月20日发布于第6版

作者:蔡新元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无论是文本生成还是绘画创作,人工智能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能力。这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科技与人文的协同发展成为了关键议题。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来探索这一问题。)蔡新元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