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与业精于勤的出处


在唐朝,一位被誉为文学巨匠、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学者,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就是韩愈。

韩愈在其著作《进学解》中,曾言及两句箴言:“学业之精进在于勤奋,荒废则因嬉戏之过;之成功在于深思熟虑,失败则因随性马虎。”这两句话正是他一生治学、从政的座右铭。

韩愈,字退之,原籍邓州南阳,现今的河南南阳。因其祖籍昌黎(今湖北东北部),且在昌黎享有盛名,故世人尊称他为韩昌黎。他三岁丧父,由兄长韩会抚养长大。十岁时随兄长流落广东韶州,然而不久兄长也离世。孤苦无依的韩愈,赖以嫂母郑氏的悉心照料和教育,开始了他严格的求学之路。

韩愈从小便表现出超凡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每天他都会阅读大量文章,不达背诵熟练绝不罢休。他自幼便以博学多才著称。成年后,他对历代经典著作、历史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精通。韩愈对时间的管理异常严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从未有过闲暇,他的学习生涯如一日之四季,恒久不变。

尽管韩愈学识渊博且勤奋,但他对佛教学说持有强烈的排斥态度。他曾因反对迎佛骨入宫而向唐宪宗,甚至因此险些遭遇不幸,最终被远调至潮州。

韩愈读书方法独到,他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阅读记事类书籍必须提炼其要点,阅读理论性文章必须深入探究其精义。”这种方法被称为“提要钩法”,被历代学者视为有效的读书方法。

韩愈的一生就是如此不懈怠、不停止地刻苦学习,并且他的学习方法得当。这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丰富多样,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俪、纤弱、虚浮、无实的文风,提出了“文以载道”、“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的文学主张,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他的文章刚健雄浑,深邃广博,他与柳宗元共同为唐宋实用散文——古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愈的一生是勤奋与智慧并存的一生。他的治学态度和读书方法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