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最长不能超过多久


沪深交易所深化停复牌监管规则,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在11月21日晚间,沪深交易所相继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的指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市场征求意见。此次修订旨在从减少停牌情形、缩短停牌时限、强化分阶段披露要求等多方面,对上市公司的停复牌业务进行更为严格的规范。

半个月前,发布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停复牌的基本原则,压缩了停牌的期限,并强化了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今,沪深交易所根据《指导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强化了对停复牌的监管力度。

近年来,沪深交易所在规范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上持续发力。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证所)透露,今年下半年以来,股票交易市场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在上证所在的统筹部署下,依法依规进行了相应的监管安排。近期,沪市每日停牌公司数量已降至约10家,约占沪市公司总数的0.7%。目前,少停、短停、临停已成为市场共识,为停复牌回归其功能本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交所方面也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深市停牌公司的数量占比从2016年的9%下降至目前的1.4%左右,而停牌时间超过3个月的公司数量也从之前的68家减少至目前的14家。今年以来,深市有多家公司在不停牌的状态下成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并发布了重组方案或提示性公告。“不停牌”“少停牌”“短停牌”的市场共识正在逐步形成。

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两大交易所均意识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深交所指出,“停牌避险”的情况今年以来明显增多。上证所也提出,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相关的停复牌事项次数较多、时间较长,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制度上做出针对性的考虑和安排。

那么,此次沪深交易所在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规范方面有何新的思路和要求呢?

深交所的主导思想是以不停牌为原则、以短期停牌为原则、以间断性停牌为原则,引导上市公司审慎使用停牌。而上证所的主要思路则是以分阶段披露为核心,根据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类型和影响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安排。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慎停牌原则;二是分阶段信息披露原则;三是不得以停牌代替相关各方的保密义务原则。

在具体的修订内容上,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停复牌指引,明确了仅发行股份重组可停牌且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筹划控制权变更、要约收购等事项的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例外事项的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5个交易日。对于滥用停牌、无故拖延复牌等行为,交易所将采取现场检查、强制复牌等措施。

《停复牌指引》还对交易所应承担的监管职能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就上证所而言,不仅在业务办理方面有明确的规范,而且在事中事后监管及极端异常情况下的处理也有明确的规定。据了解,此次停复牌指引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1日,两交易所将根据市场各方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停复牌指引》,深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场运行基础制度,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