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大功率电器
我发现了关于家庭用电的问题与奥秘
每当灯泡不亮,就要增加功率来达到亮度,而增加功率则意味着消耗更多的电能。在我对家中的用电情况进行了仔细的核算后,发现平均每盏灯的功率为80W,而家中总共有10盏灯。如果每盏灯每天开启8小时(由于采光不足,白天也需要开灯),那么一个月下来,电表上的数字将接近200度。
在深入“自我反思”后,我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灯的款式。有些灯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其亮度,导致为了追求亮度而不得不选择大功率的灯泡,从而增加电能的消耗。我惊讶地发现,在我家,就有六种容易陷入误区的灯。
一、水晶灯
水晶装饰物下的光线投射在墙面上,形成光斑。亮度因此并不强,我家就安装了这种灯。为了追求更亮的灯光,我不断升级灯泡,从原本的8个4W灯泡,改为了8个9W的灯泡,总功率增加了40W,但仍然感觉不够亮。
二、玻璃灯罩
有些灯泡外罩有灯罩,其中有的灯罩底部是空的,这种设计有助于聚拢光线。有些灯罩却将灯泡完全包,这会阻碍光线的传播。而且,玻璃的质量和表面花纹也会影响光线的明亮程度。
三、仰口灯与平口灯
装灯泡的方式会影响光线的传播路径。仰口灯应该朝下安装,如果反过来朝上,光线会首向天花板再反房间中,导致亮度损失。而平口灯虽然稍好一些,但如果配合玻璃灯罩使用,同样会使灯光亮度降低。
四、小尺寸灯具
灯具尺寸过小会导致亮度不均匀。为了使房间的每个角落都能亮起来,我们不得不提高灯具的功率。结果往往是灯下过于刺眼,角落仍有阴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多盏小尺寸灯具(如无主灯照明)或者选择面积较大的灯具。
五、低色温灯
虽然色温对亮度没有直接影响,但它会影响我们的感觉。低色灯光呈现出调,让人感到昏昏欲睡。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会误以为增加灯具功率可以解决问题。低色温灯更适合用于纯睡眠功能的卧室中。
六、装饰性灯带
对于高压和低压装饰灯带的选择非常关键。高压版灯带容易,不仅可能使家具和吊顶表面变黑,还会增加耗电量。如果经常使用或需要照明功能的灯带(而不仅仅是装饰),最好选择低压版。
七、投射光斑的顶饰灯
有些灯在打开后会在天花板上投各种光斑如星光、花瓣等,具有一定的装饰性。然而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电能的消耗(因为投射的光斑也需要费电),而且有时还会让人感到头晕目眩。
八、吸顶灯与装饰灯条
有些吸顶灯外面会装一圈装饰性灯条。这些灯条虽然能发光但传播效率却远不如灯珠板高。换句话说它们消耗的电量几乎完全被浪费了无法有效提高房间的照明度因此如果想要省电最好避免选择这种款式。
九、内凹式吸顶灯
内凹式吸顶灯是在普通吸顶灯的基础上在中间挖了个洞设计成向内倾斜的样式这样发出的光全都聚拢在中间像手电筒一样很难照亮四周导致房间亮度不足而且增加了电能的浪费。
我要感谢“小渊”这个名字背后的创作者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亲身体验向我们揭示了家居用电中存在的种种误区让我们意识到在生活中每一度电的节省都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现节能环保的切实行动体现也期待更多的朋友们可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绿色、更环保的生活环境。——文自摄+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自摄+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