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任务一:导读启思,引子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导读引发学生兴趣,建立课文与作者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的联系,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1. 开场谈话,唤起童年记忆。

“童年的日子,如同一首甜美的歌,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位作家的童年记忆,感受她笔下的园子生活。”

2. 介绍作者萧红及其代表作《呼兰河传》。

萧红(1911-1942),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其代表作《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以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描绘了呼兰河当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

3. 引出课文题目及课文背景。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在这个园子里,作者和祖父有着许多难忘的记忆和活动。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让作者魂牵梦萦的园子吧。

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义,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和园子里的景物及活动。

2. 检查字词学习,分组读词语并发现词语特点。

3. 出示会写字,开火车读字音,并重点指导书写易错字。

4. 学生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描写园中景物;第二部分:叙述“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第三部分:再次描写园中景象和祖父的陪伴。

任务三:细读课文,感受园中景象与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感受园子的生机勃勃和“我”与祖父在园中的自由快乐。

1. 引导学生阅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园中的动植物及颜色,概括园中景象特点。

预设:园中动物多、植物多、颜色丰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形象。

2. 重点阅读描写小蜜蜂和大榆树的句子,体会其中的生动描写和旺盛的生命力。

师小结: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园子的美好和蓬勃的生命力。

3. 继续阅读课文,找出“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感受其中的自由快乐。

预设: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瓜、追蝶等。学生谈感受,用一个词概括:自由快乐。

师小结:祖父的园子给“我”带来了无穷的自由和快乐,这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美好的回忆。

任务四:深入思考,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1. 讨论: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对作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这样的园子中会做什么,感受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 作业设计: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积累好词佳句,并在喜欢的句子旁边写上体会。

【板书设计】

生机勃勃的园子 → 自由快乐的童年回忆 → 怀念与喜爱之情流露 → 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永恒的记忆与向往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