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最火的十大舞蹈


本周探秘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佤族甩发舞”

本周我们将一起领略

“乐享云南·非遗”精彩纷呈

本期特别关注主题

——佤族女子的独特舞蹈:甩发舞

在2006年,佤族甩发舞正式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种舞蹈在佤族语中被称为“稿西尾嘿”,是佤族地区女青年中流传甚广的休闲娱乐舞蹈之一,主要在临沧市沧源县一带盛行。

佤族甩发舞蕴独特的佤族文化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该舞蹈没有乐器的伴奏,舞者人数不限,可以是双人舞,也可以是集体舞。每当月色朦胧,姑娘们便聚在一起,手牵手,排成行,围成圈,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前后左右地甩动自己的长发。这些优雅的甩发舞姿,是佤族姑娘热爱生活的真实体现。实际上,甩发舞起源于日常生活,由于佤族姑娘在未出嫁时并不束发,劳动时为了方便,常常将头发向后或两侧甩动,这样的动作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美丽的舞蹈形式,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如今,佤族甩发舞已经从单纯的民间女青年休闲娱乐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代表佤族灿烂历史文化的文化品牌。它体现了阿佤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艺术的创造力。这种舞蹈让世界了解了一个用头发跳舞、用心灵唱歌的,也为艺术史增添了独一无二的舞蹈精品。佤族甩发舞在研究佤族文化方面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内容由文代汪媛整理汇编,资料来源于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沧源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图片则由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今日临沧”微信公众号提供。海报设计感谢张楠的精心制作。编辑工作由龚怡丹负责,本期责编为张灵洁和童文文。审核工作由马波和完成。运维支持来自云报集团公司·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任何侵权行为发生,请联系我们:电话:;邮箱:[](mailto:)。我们非常重视您的权益,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