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毕业设计流程
毕业之后,我步入了单片机开发的工作领域,并成为了一名单片机开发工程师。历经十余年的光阴,我见证了许多专业毕业生也选择了这一行业。这个领域吸引了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自动化、应用物理、光电、电气自动化、微电子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单片机似乎是一个令所有涉电领域专业人员都心生向往的领域,它也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从小孩的玩具到大型的飞机航母,单片机的身影无处不在。作为单片机开发工程师,能够从事这样既让人感兴趣又能有所作为的工作,无疑是幸福且有成就感的。
如今的我却陷入了迷茫。我思考过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让我感到无所归属?是高昂的房租与房贷压力与薪资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还是技术上的瓶颈和学艺不精的苦恼?
多年以前,我刚开始独立负责项目时,受制于成本限制,我在芯片选型上总是遵循着简化的原则:尽量选择引脚少、存储空间小的芯片,并倾向于使用OTP(一次性可编程)技术。我会仔细抠出汇编代码的每一个字节,用最小的内存实现更多的功能。就这样过了一年,我发现2Kbyte与4Kbyte芯片的价格差距在逐渐缩小。长时间在狭小的空间里工作后,我需要换更大的空间,我的代码也是一样。
在沿用汇编语言的习惯时,我会一个寄存器接一个寄存器地进行赋值。但后来觉得这样做太过繁琐,于是我开始进行封装库的工作,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我泡上一壶茶,悠闲地在互联网上遨游,与同事们聊天。
某天同事提及的“标准库”三个字让我陷入了沉思。芯片公司自己编写的库应该比我写的好吧?当我看到库文件中包含了片上外设的所有操作并且操作简单时,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来的工作。我意识到,如果不深入了解单片机内部硬件及其外围设计,是很难将产品做到最好的。
我安慰自己并再次启程,决定改变自己。我开始尝试学习库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库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对单片机的了解似乎渐渐淡化了。但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也在不断成长。有一次,我接手了一个使用CYPRESS单片林的锂电包项目,客户需求明确,功能说明详尽。
我开始准备下载所需的各种工具、规格书和应用文档。搭建完开发环境后,我开始编写代码。在这个过程中,我再次遇到了挑战——代码该在哪里写呢?我翻开了集成开发环境的用户手册,尽管有些吃力,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开始看英文文档。看着看着,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
疲惫之余,我决定暂停一下,稍作休息后再继续我的编程之旅。这就是我的工作与生活,充满了挑战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