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内能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 内能

知识点一 内能(重点)

1. 分子动能:

(1) 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中,分子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

(2)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激烈,分子动能越大。

2. 分子势能:

(1) 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使得分子具有分子势能。

(2)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3. 内能:

(1)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所有物体都具有内能。

(4)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4. 改变内能的方式:

(1) 热传递:如蒸汽机,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传递过程,条件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 做功:如冬天搓手、钻木取火,实质是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注: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知识点二 热量(难点)

(1)定义:在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用符号Q表示。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单位:焦耳(J)。

理解热量的概念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 物体本身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过程,有了能量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

②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数量。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这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数量称为热量。

③ 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内能、温度无关。只与能量转移的数量有关。

拓展学习:除了上述提到的知识点外,还可以探索更多与热学、内能相关的知识,如物质的比热容、热机效率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进行实践和学习。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建议家长和孩子关注一些教育公众号,如“中小学全科公众号”等,这些公众号会定期发布一些学习资料和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