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无德之老不爱无教之幼
【第六篇】
"子不学,非所宜之举"。幼时的学习,如晨曦之露,滋润着未来的花朵。
【词语释义】
孩童不肯勤奋学习,实非所宜之行为。若幼时未能勤勉读书,待至年老,又能有何作为呢?
【启示】
若一个人在年少时不肯用功学习,那么当他长大后,定会深感遗憾与悔恨。因为到他老的时候,将无法有所建树。正所谓:年轻时不发奋,年老只能徒增伤悲。每一刻的光阴,都价值连城。
【故事关联】
谈及方仲永之事,必说其于北宋金溪的农家诞生。他年仅五岁之时,忽而大哭,强烈要求纸笔。其父惊讶之余,仍向邻家借来纸笔。方仲永提笔即成诗,文采与内容皆佳。其父展示给乡里秀才观瞻,众人皆赞誉不已。
此后,常有宾客邀请他们父子出席宴会,甚至有人出钱购买仲永的诗作。方仲永的父亲因此欣喜若狂,常常带着儿子四处赴宴,借此机会敛财。就这样,虽然方仲永已到读书的年纪,却从未翻阅过一本书,更不必说跟随老师学习知识了。
当方仲永长至十二三岁时,昔日的宰相王安石回乡探亲,恰巧拜访其舅家时见到了方仲永。王安石请他当场再写一诗,但拿起诗作细看后,发现其才情已大不如前。
岁月流转,几年后,方仲永再也无法创作出如昔日那般精彩的文章了,变得与寻常人无异。王安石得知此事后,深感惋惜。他说:“如方仲永这般天赋异禀之人,因不勤奋读书而落得如此下场,实为可悲。而我们这些普通人若再不努力求学,必定一事无成!”
故事告诫我们:无论天资如何聪颖,若不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最终都难逃平庸的命运。让我们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莫让未来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