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每日作业家长评语简短
近段时间,大学校园现了一些新变化,让部分家长和学生们觉得“回归中学时代”。多所高校推行了一系列新校规,例如组建家长群、寄送成绩单、设立早操和晚自习等。这些新规定引发了社会对高校管理是否过于“中学化”的讨论。
大学校园,再现“中学式”管理
在北方某师范类高校的早晨7点,大一新生小冯正进行早操锻炼。因为没有课程安排,她决定返回寝室再次小憩。她的学校对大一学生实施严格管理,除了要求站早操和上晚自习,还常常会进行不定期的卫生检查和查寝活动,有的学院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详细规定,比如禁止挂床帘、限制请假次数,甚至需要父母通过电话确认才能请假。
在南方某高校的欣欣也有类似的感受。她提到,学校不仅统一规定了熄灯时间,每周三还会进行查寝,学生请假需经过一系列审批流程。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学校还有晨点要求,而大一新生还需参加晚自习。
对于这些举措,学生们意见不一。有的学生认为晚自习并无必要,即便在教室,也很难真正投入到学习中。一些学生反映,尽管有统一熄灯规定,但很多人会自己开小电灯继续活动。
一些高校还通过建立家长群等方式,将学生的成绩、挂科情况以及考试时间等详细信息分享给家长。这让一些家长感到忧心忡忡,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孩子高中时的优秀成绩在大学排名中并不靠前时。他们希望能通过更多的沟通来了解孩子的情况。
为何大学管理如此“宽严相济”?
受访的高校辅导员表示,这些措施是为了解决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性和责任心的问题。他们指出,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生活作息紊乱等情况屡见不鲜。学校推行卫生检查、早操等举措,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增强其身体素质。
对于家长而言,他们也支持学校的严管,认为这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提出建立家长群等诉求,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也有高校管理者表示,过度的关注和管理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他们需要平衡学生安全、家长需求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
学生如何看待严格管理?
对于严格的管理措施,学生们的反应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感到压抑,觉得总是有老师在监督自己;而有的学生则表示理解学校的做法,认为这是出于学生的安全和生活的考虑。
一些学生尝试与学校“斗智斗勇”,想出各种方法来应对学校的规定;而另一些学生则选择尊重规则、积极配合。
重要的是学会放手
从高中到大学,学生们面临着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许多高校仍采用高中的教育管理方式来弥补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的短板。专家认为,家长和高校应该学会放手,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合理规划时间。
大学是培养学生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和时间管理等能力的关键阶段。家长和学校应该以信任为基石,以引导为桥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大学生也应当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之处并加以担当起自我发展的重任。
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管理松紧均应把握好度量构建一个宽松又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成长是高校管理的最终目标。
(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