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冬至饺子夏至面


导语:冬至渐近,俗话说的“冬至吃面长一线”,这其中蕴怎样的含义呢?

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倒数第三个节气冬至的临近,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刻。今年的12月22日,我们将迎来冬至这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地位重要的一环,更是南方人热衷于吃面条,而北方人则钟爱饺子的日子。在农村,关于冬至的俗语众多,其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和“冬至交九,一九二里半,二九五里多”这两句更是广为流传。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究这两句俗语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关于冬至的起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冬至的来历。这里的“至”字并非“来到”的意思,而是“极、最”的意思。冬至就意味着这一天是天地间阴气最盛的时候,之后便开始由盛转衰。从这个时刻开始,阴气逐渐消退,阳气开始回升。这一天也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因此人们也把冬至称为“日短至”。

冬至的三候

一候,蚯蚓结。在极寒的天气里,蚯蚓开始盘曲成团,形成绳状。

二候,麋角解。麋鹿是阴性的动物,因此在冬至后感受到阳气,鹿角便会脱落。

三候,水泉动。随着阳气的回升,到了三候的时候,原本冰冻的泉水开始出现流动的迹象。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解释

冬至这天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子,也是北半球夜晚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农村的老话有“长到夏至短到冬”的说法,就是形容这种自然现象。从冬至开始,白天的时间达到最短,然后开始慢慢增长。这就是“冬至一阳生”的来源。冬至后,白天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形成了一个自然循环,直到夏至时达到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现象。农事谚语中的“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与冬至正好相反,说的是夏至后每天白天会短几分钟。而这里的“长一线”,指的是农村家庭妇女用来计时的方式。她们在做针线活时,线的长度大约在一米左右,用完一根线的时间大约在十来分钟。“一天长一线”的意思就是白天的时间比前一天长了十分钟左右。

“冬至交九”的解释

那么,“一九二里半,二九五里多”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这也是关于时间的测量。在冬至节气时,人们开始“数九”。数九就是把冬至当作数九的第一天,以后每隔九天为一个单位,称为“九”。经过九个九天之后,寒冬便过去了。民间还有一句谚语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反映了数九寒天时气候的变化过程。因为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而“一九二里半”指的是冬至后白天的增长时间大约相当于人步行二里半的路程所需时间。相应的等到了二九时增长的时间更长一些。

声明: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而转载,如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错误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