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在《人生哲理的探寻》一文中,哲人叔本华曾言:“人类有两大常见的愚蠢,其一为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为他人而活;其二则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追求其他事物。”

对于这两点,人们往往能够达成共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人的思维中并未深刻理解这两个概念,而有的人即便明白,却依然会选择在乎他人观点,或是为了追求其他事物而牺牲健康。

虽然我们或许不愿使用“愚蠢”这个词来描述这些行为,但似乎没有其他更贴切的词汇可以形容。因为这两者最终往往都让人得不偿失。

那么,避开这两种行为就能获得幸福吗?难道用其他方式追求幸福就不需要付出代价吗?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两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每个人都可以自问,你从何时开始意识到自己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这个醒悟的瞬间,往往揭示了我们的行为正在受到外界的影响,我们过于在意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迎合他人而生活。

许多经验丰富的人会向晚辈灌输为他人而活的思想,他们或许自己并未开悟,只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却忽视了他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例如,一些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却从未花时间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他们口口声声说为孩子好,却未曾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让孩子感到被控制,产生叛逆的情绪。

说到“叛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虽然很多人认为叛逆是常态,但它的背后其实蕴更深的意义。叛逆并非仅仅是孩子的情绪发泄,更是他们渴望自主、渴望做主的信号。许多人的叛逆被压制了,选择了妥协,从而打上了为他人而活的烙印。

为他人而活往往挤占了为自己而活的时间和空间。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无法同时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游走。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为他人而活,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那也无妨。但一旦我们意识到这种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到不快乐,我们就有责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虽然为自己而活也不易,但与为他人而活相比,其难度和可能带来的后悔程度要低得多。如果因为过度为他人而活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牺牲太多,将会让自己长期处于不舒适的状态。

众所周知,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但人们却常常忽视它。总是在身体出现不适、住院、需要休息时才重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病愈后往往又会重蹈覆辙,再次忽视健康的重要性。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提到这一点时,主要是警示那些为了名利而牺牲幸福的人。正如他所说,“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病的国王更幸福”。这一观点在今天依然适用。盲目地牺牲健康去追求其他事物,用其他事物来定义幸福,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现实中有许多人不得不在生存的压力下辛苦工作,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拼命努力。他们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往往因为现实所迫而不得不这样做。快节奏的生活和社会压力让他们变得浮躁,有时不得不超出自己的极限去工作。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度透支自己的健康最终会失去追求幸福的本钱。

这两种行为都需要我们把握好度。可以参考他人的建议,但不要完全为了他人而活;可以追求想要的东西,但不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和做法,也可以去尝试,但始终要记住一个事实:只有健康地活着,才能真正享受到你所追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