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古诗二年级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课堂讲解记录
一、开场引导
同学们好!上课!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展示各地春节的热闹场景)。大家看,这些图片中的人们都在欢度春节,热闹非凡,张灯结彩,走亲访友。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方式。我想知道,同学们家里过年都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请靠窗的那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同学回答)很好,包饺子确实是很多家庭过年时的重要活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喜气洋洋。还有谁想分享一下?(同学回答)放烟花也是过年时非常有氛围的活动,五彩斑斓的烟花非常漂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的笔触,一起探索老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跟老师一起朗读课题——《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生字词,就多读几遍。读完之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期间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和活动?好了,同学们都读完了。那我们现在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出示生字词PPT)有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指名学生领读,其他同学跟读,老师纠正读音)大家读得都非常认真,这些生字词我们已经掌握得很好。
那么刚才的问题,有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呢?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回答:从腊月初旬开始)非常正确。那它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学生回答:正月十九)没错。那么在这期间,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和活动呢?(引导学生回答,老师板录)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已经清晰地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时间线和主要活动。老舍先生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
三、精读课文,品味腊八与小年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到春节的前奏——腊月初八。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一下:腊八这天都有哪些习俗?老舍先生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
(学生默读思)有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腊八的习俗?(学生回答)很好,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是腊八的重要活动。那么老舍先生是怎么描写腊八粥的呢?(指名学生回答)文中说腊八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以及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仅仅是一碗粥,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大家看看,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回答)对,是比喻。那么把腊八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腊八粥食材的丰富多样。
再看泡腊八蒜,“到年底时,蒜被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双美,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个饺子。”这里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腊八蒜?(学生回答)对,是从颜色和味道两个方面来描写的。“色如翡翠”这个词把腊八蒜碧绿透亮的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
过了腊八就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小年都有哪些习俗?(学生朗读后回答)小年有放鞭炮、吃糖等习俗。从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小年热闹的氛围和对过年的期待)
同学们,老舍先生通过对腊八和小年这些习俗的详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儿。大家再仔细品品,老舍先生在描写时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发现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京味儿)
四、课堂小结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了解了老北京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的一些习俗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和老舍先生朴实又富有京味儿的语言风格。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进一步领略老北京春节的魅力。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