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的英文翻译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强调对通识教育的重视,以助力大人和孩子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初次观影时,便被其英文字幕翻译所吸引。电影画面宏大、诗意盎然,融入了四十余首唐诗,英文翻译同样令人惊艳。堪称信、达、雅的典范。

翻译不仅遣词用句准确,还完美契合古代礼仪与背景,最大程度地呈现了古代诗词的意境。三刷完毕,与大家分享这份美,希望无论大人还是娃们,都能感受到语言之美,不分国界。

可能会有读者提问:已有成熟的英文翻译版本,为何还要重新翻译呢?这是因为电影字幕的翻译与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很大不同。观众在观看时,注意力需分配在画面与字幕上,因此电影字幕的翻译必须简洁、精练。

唐诗文字简练,但背后蕴含深厚的文化背景与汉字之美。对于字幕翻译者而言,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既要字数精简,又要还原唐诗丰富的意象与文化内涵,还要兼顾电影画面的转换。

我特别对比了翻译名家许渊冲先生的《将进酒》翻译版本与电影字幕版本。发现电影的字幕翻译在力求精简的也展现了高超的押韵技巧。如某些句子的结尾,既押韵又富有韵律感。

例如,“奔海不复回”一句,电影翻译通过“And racing to the sea never to return?”的疑问句式,既传达了原诗的动感,又使英文表达更加生动。再如“Heaven has made us talents, we're not made in vain.”这样的翻译,既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又使英文读者能够理解其深层含义。

整部电影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优秀翻译,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译者的匠心独运。这部电影的字幕翻译由澳大利亚的畅销书作家和评论家贾佩琳完成,她对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优秀的翻译加上出色的字幕制作,相信《长安三万里》定能带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惊艳世界。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一套我正在研究的《历史名人双语精讲课》。书中讲到的大语文和历史知识丰富多样,每个孩子都爱听。用英语来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故事和作品,可以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中文的很多意思是通过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的,而英文则需要把这种逻辑用文字明明白白地交代清楚。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两种文化,更是日后向世界讲好故事的重要前提。

语言是艺术,即使在不同语种之间,也能传递出同样的美好。无论是《长安三万里》的电影字幕翻译,还是《历史名人双语精讲课》的学习方式,都在告诉我们: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同样重要。让我们一起致力于通识教育,帮助大人和孩子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THE END

0-14岁孩子成长分享

各类好书好物

中英文阅读+写作干货

国内外亲子游、营地和夏校

记录生活里的温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