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se翻译成英语


曾有一段时间,网络上的裙装颜色问题引起热烈的讨论,那便是蓝黑色与白金色的争议。那么问题来了,若视觉感受有所差异是人之常情,那么听觉上的差异又该如何应对呢?在听到同样的音频时,为何有人听到的内容截然不同呢?

这个问题着实令人感到困惑。让我们先来听听这段已经在全球网络中广泛传播的音频:

(音频加载中...)

有人听后认为这是“Yanny”(发音类似:椰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Laurel”(发音类似:老肉)。

这起音频的争论在国外的论坛Reddit上发布后迅速引爆了网络讨论。用户们的意见分化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派别。一方坚决主张只能听到Laurel,而另一方则坚信听到的绝对是Yanny。随后,这场争论迅速蔓延至推特、脸书和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

那么,为何同一段音频会让人听到不同的内容呢?今天就来详细解释一下。

听到的内容,可能与你的大脑活动有关

对于同一段音频中听到的完全不同的单词,该如何解释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音感知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Jody Kreiman博士猜测:“这段音频的声波图可能位于Yanny和Laurel这两个单词之间。‘Ya’的能量密度与‘La’相近,而‘n’与‘r’,‘i’与‘l’的能量密度也相似。”但这一说法是否属实,仍需通过一系列专业分析来验证。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听觉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Lars Riecke则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鲁宾花瓶”问题。简单来说,这段音频本身就是模糊的,既包含Yanny也包含Laurel,你听到哪个取决于你的大脑更倾向于捕捉哪个声音。人的先入之见也在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你在听录音时期望听到某个特定的单词,那么你更有可能听到这个单词。如果给一个没有事先看到选项的人听这段录音,由于Laurel是更常用、更常听到的单词,因此更多人可能会听到laurel。反之亦然。

听到的内容,与你的年龄和听力状况有关

除了个人意志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影响着你是听到Yanny还是Laurel——那就是频率。通过收集网友们的讨论,你会发现听到Yanny的人普遍反映声音较为尖细,而听到Laurel的人则表示声音较为低沉。

由于声音的频率越高,声调越高;频率越低,声调也越低。因此可以推断出听到Yanny的声音频率高于听到Laurel的声音频率。那么通过某种方式降低这段声音的频率后,就可能有更多人听到Laurel;反之亦然。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只能听到低频音而有的人更容易捕捉到高频音呢?Riecke教授解释说这可能与年龄有关,老年人往往会在较高的频率范围内失去听力。人的听觉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小。要验证这一点,可以试着听下面的视频来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正常。

除了年龄增长的原因外,常见的听力损失还可能由长时间使用大音量耳机等因素造成。在嘈杂环境下建议不要使用耳机,如需使用耳机请遵循“60-60-60”原则。

听到的内容,还与你的播放设备有关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播放设备的问题。播放声音的音频系统也可能导致人们听到不同的结果。比如使用没有低频的手机上播放时你可能听到Yanny较多,而使用具有低频的扬声器播放时你可能会更多听到Laurel的声音。另外通过调节混音器加重高音或低音也会让你听到不同的结果。

那么究竟听到哪个才算正常呢?

经过一番讨论和争论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原始音频中的单词究竟是哪个呢?《》找到了劳伦斯维尔高中的18岁学生罗兰·萨博,他从网站上直接录下了Laurel的发音用电脑话筒录下并上传至网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Reddit上的音频质量不佳、有些模糊不清的原因了。此时我仿佛听到了支持Laurel一派胜利的欢呼声。在词典中这个单词的解释如下:

罗兰·萨博解释说当时他正在使用词典查询这个词时他的妹妹把这段音频放给同学听从而引发了关于是Yanny还是Laurel的两种观点随后他又将这段音频放到了网上随后就......如此这般地引发了这场全球性的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