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顶岗支教


四川省大凉山——

体育教育之光中的辛勤“特训”

本报记者 韩 雪

在四川省布拖县的依撒小学,一场足球训练正在操场上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的体育场上,学生们的热情被一位名叫李浩宇的体育学院学生充分点燃。

“同学们,今天我们练习控球过人技巧。”李浩宇边说边进行熟练的演示。足球在他的脚下仿佛有了生命,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李浩宇是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大三学生,不久前他与15名同学一起,来到凉山彝族州的昭觉、布拖、雷波三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依撒小学是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专设了女足班。李浩宇和其他支教老师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日常的体育课和足球队训练,他们还会在周末进行额外的训练。李浩宇表示:“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将热爱运动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

每一节体育课都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时光。除了传授运动技巧和健康知识外,李浩宇还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小游戏和比赛。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团队精神也更加凝聚,大学生和小学生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依撒小学的校长表示:“学校原本只有一名专职体育老师,支教团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自2023年起,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积极投身于凉山州的支教活动。通过顶岗实习等形式,累计输送了数十名学生前往凉山州进行支教。四川省教育厅也安排了多名足球专业志愿者参与“送教到校”活动。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赵阳表示,学院将根据支教学校的实际需求,继续选拔优秀学生前往支教。

一场接力赛正在热烈进行中。“保持节奏!不要慌张!”李浩宇在跑道旁为学生们打气。当一名学生掉棒时,他立即上前安慰:“没关系,重新来过!下次你会做得更好!”在他的鼓励下,学生们迅速调整状态,继续比赛。不久后,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复盘比赛,欢声笑语回荡在操场上。

“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求知的目光,我深感被触动。”李浩宇说,这次支教让他成长许多。“将所学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中,我感到非常充实和幸运。”

体育总局——

2025年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本报记者 徐 静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举措。由体育总局牵头,联合多部门以及体育专业高校共同推进。

2025年的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从4月开始持续到12月。从全国50所体育类高校、体育专业高校中选派了超过2500名志愿者,前往全国各省份的中小学校开展服务。其中包括了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西、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的792所学校。

“通过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我们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实现大学生与乡村孩子的双向奔赴。”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表示。创新的教学模式如“游戏+基础动作+技能组合”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充分享受乐趣。优秀运动员走进校园,传承体育精神。

“我们将继续加强体教融合,帮助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表示,体育总局将持续打造体育支教品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扩大覆盖面和受益。

贵州省织金县——

爱意满满的“双向奔赴”故事

本报记者 赵 露

赵亮阳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武术学院学生,他曾听闻学长们的支教故事后深受感动,因此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

在贵州省织金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学期间,赵亮阳不仅教授武术技巧,更注重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抱拳礼”、“注目礼”等武术礼仪的讲解中他向学生传达了人谦虚有礼的品质。

他用心备课、认真教学,逐渐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每天大课间时间运动场上都会传出武术练习的声音。赵亮阳还邀请性格内向的学生担任小助教参与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中。

思源实验学校的校长刘力表示许多山区学校缺乏专职的体育老师大学生们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我深感欣慰。”赵亮阳说,“我不仅了他们武术更是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自2023年起北京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