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的规划与目标
许多家长留言表达他们的疑虑:“现在的孩子在初中阶段的成绩与小学时期相比有了显著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确实,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不仅仅是课程增多和难度加大,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都应有所调整。否则,孩子们可能会被那些适应能力强的同学远远甩在后面。
一、初一阶段:理解成绩差距的必然性
不少学生小学时成绩优异,常得满分。但进入初中后,这种辉煌很难再延续。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在心理上感到很大的落差。这其实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初中与小学相比,学习的科目更多,内容也更加深入。学生不适应,感到吃力,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若孩子成绩出现落差,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只是自家孩子会面临这个问题,大部分孩子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家长不能慌乱,因为阵脚一乱,孩子的成绩可能会下滑得更快。家长应该将这个道理告诉孩子,让他们明白有落差是必然的,但只要适应了,成绩自然会快速提升。接下来,就是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个适应期,多与学科老师沟通咨询方法,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
二、初二阶段:不单纯看重成绩,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初二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渡过了初一一年的忙乱后,初二的学生们相对从容了些。他们也要为即将到来的初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时,很多家长会更看重孩子的成绩,但实际上这是本末倒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中考,而不仅仅是眼前的考试。为了初三能平稳、高效地备战,初二更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二的学生应该养成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先完成作业再去做其他事情、完成作业后进行三遍检查、写作业时不应付而是认真对待、整理错题集等。
三、初三阶段:制定复习计划,避免无序学习
初三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我们需要用它来做最重要的事情。很多同学一进入初三就感到紧张,想学好但常常是东一枪西一枪地学习,只顾着往前跑却忘了看方向。这是不高效的。
在初三阶段,学生应先给自己定位。明确自己要考哪所高中,需要达到多少分。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分数和实际科目情况花上1-2天制定一个总的复习规划。接下来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每月复盘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实际进度进行调整计划。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跳出微观的、局部的学习站在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整体复习进度并加以调整优化学习效果同时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习能够降低焦虑感因为你知道按照这个计划来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