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字成语开头的成语
【论说“言”字】
“言”字,为汉语标准字之一,同时也属于部首文字范畴。在汉字的千变万化中,它扮演着多种角色。
解析:“言”的含义十分丰富。其一,表达说、讲述的行为;其二,指的是所说的话语;其三,可以指代一句话或者一个字;其四,涉及讨论、议论的行为;其五,表达说明的动作;其六,也指代某些书籍文献;其七,作为助词,“言”有时并无实际意义。
在古代经典《说文解字》中,许慎曾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关于“言”的名词、成语等深奥之处,我们在此暂不深入探讨。
谈及“言”字的起源,甲骨文是我们探寻的起点。在甲骨文的记录中,“言”字以会意字的形式出现,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甲骨文的“辛”字,而“辛”在古代是用于凿泉蓄水的工具的象征。下部则为“口”字,这并非简单的言语之口,实则代表了泉源。这样的组合寓意着“言者凿泉也”,即言的本质在于通过凿挖泉源来传达信息。“言”的本义,是古人对使用工具凿泉蓄水场景的生动描绘。
据历史记载,这种描绘可追溯至三皇时期,距今已有至少一万年的历史。的五大发明中,便有关于蓄水的庚辛之记。其中,庚代表钻,辛代表凿,正是古人蓄水所用的工具。随着秦朝小篆的形成,“言”字的原始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含义。文字、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讹传字、错别字屡见不鲜,尤其在秦朝以后的小篆中更为普遍。
尽管“言”字的原始含义已无法改变,且许多字属于约定俗成,但我们仍需了解其原始的含义和背后的历史。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也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居永对此也有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