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听课记录表40篇
师:今日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精彩的课文,课题为《腊八粥》。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预习一下生字词。
请大家自行朗读课题,并预估一下课文的大致内容。
(生齐读课题)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中的两个关键词语,“孥孥”和“大匙大匙”。
(生朗读)
师:从预习统计中我发现,这两个词语是全班同学觉得最难读的部分。现在请同学们在文中标注“匙”的读音。
师:还有没有同学对“囡囡”这个词的意思不太理解呢?
(一起读“孥孥”、“囡囡”,并猜测词义)
生:这种词多半是父母对儿女的昵称。
师:很好,你的外婆称呼你时可能会用“孥孥”,也会用“囡囡”。接下来,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两个亲密的称呼。
师:在预习中,大家都提到了一个字“腻”,感觉很难写。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拿起笔,认真地在书本上写两个“腻”。谁来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在哪里写错了?
(学生提醒书写注意事项)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行的词语。接下来是第二行的词语,谁来读?
(指名读第三行的词语,全班齐读所有的词语。)
师:六年级的生字词学习仍然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特别关注课后的第二题,迅速概括出课文的三部分内容。
(指名读课后第二题,并概括课文的三部分内容)
师:现在大家基本上可以完成课文的三部分内容的梳理了吧?请把第一自然段放开声音自由读一遍,找到剩下的部分。
(生自由读,然后回答)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人们爱粥、八儿等粥以及一家人喝粥。其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对,是等粥这部分。等粥部分是详写的,我们接下来要深入分析这部分内容。
师:现在请大家从第二自然段开始,站起来捧起书,读完等粥的部分你就坐下去。你读到哪一段结束?有人说读到第17段,有人说读到第18段。哪一段是正确的?
生:我觉得是第17段,因为第18段已经是在描述吃粥的部分了。
师:很好,2到17自然段是等粥的重点部分。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部分,看看可以分成几步来写等粥的过程。
生:第一步先写八儿盼粥,第二步写的是八二给家人分粥,第三步是猜粥,最后一步是煮粥。
师小结:我们破译了第一个秘密,作者重点部分是怎样详写的?生:分为四个部分来写,主要写这个等粥的过程。师:我们就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字:分步写。然后我们继续深入分析,大家请看按照这个学习任务,完成这个填空。
(学生默读,完成填空)
师:大家觉得八儿等粥时的心情特点是什么?
生:我觉得八儿应该是迫不及待地等粥。
生:我觉得应该是八儿焦急地等粥。
生:我感觉应该是八儿好奇地等粥。
生:我觉得八儿应该是期待地等粥。
师:讲得都很好,如果老师现在请大家用一个字来提炼,实际上作者就是把八儿的哪一个特点写出来的?生:急。师:非常好,大家马上批注,“急”的特点。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写作的第二个方法是抓住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急”,是我们把握写作方法的关键。那么下面的内容可能更难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要找到盼粥部分,用波浪线画出让你感受到八儿心情很急切、很焦急的句子。
(学生找句子,然后分享感受)
师: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急吧。你看,作者真的是抓住了八儿的特点来写的。现在请大家继续去发现作者的写作秘密。再次细读等粥部分,思考一下作者写八儿急切的等粥,实际上写得特别特别的怎么样?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非常好,同学们发现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是有趣极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单,找到你觉得最有趣的一处,简要谈谈你自己的想法,作者是怎么把文章写得这么有趣的。
(学生完成练习单,然后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提高要求了,这篇课文当中沈从文先生写的最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