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开头
端午佳节,又至赛龙舟、敲锣鼓的热闹时分。这个节日,仿佛是精神的安放之地,无论是古人的遗俗,还是节日的彩线符箓,都流淌着文学的气息。让我们通过几段文字,再次感受几位作家笔下的端午节。
《端午的鸭蛋情》
提及作家中的美食家,不得不提的是汪曾祺。他的作品中满溢着“味儿”,而端午节的习俗中,更是透着一股“咸鸭蛋味儿”。在散文《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通过对家乡高邮端午风俗和鸭蛋的描写,表达了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
高邮,一个水乡名字,是汪曾祺的故乡。这里的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善于用特殊的腌制方法让鸭蛋变得咸香可口。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籍贯,他总会自豪地回答:“哦!我们那里出咸鸭蛋!”而对于高邮的咸鸭蛋,汪曾祺更是赞不绝口,认为它确实好过他乡。
在端午这一天,当地的习俗是吃“十二红”,也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其中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菜,但午饭的菜都是红色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赛龙舟的边城》
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在《边城》中精彩描写了湘西小镇端午节的风俗人情。妇女、小孩子端午节要穿新衣,额角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鱼吃肉,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作比赛竞争,吸引了当地有身份的人前来观看热闹。
《美食家的端午》
梁实秋在散文集《雅舍谈吃》中,不仅描写了各种珍馐美食,即便是家常小菜也写得有色有味。谈及端午,梁实秋将其定义为“粽子节”。沿街卖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有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
《端阳的旧时习俗》
丰子恺在《端阳忆旧》一文中回忆了家乡浙江嘉兴过端午的习俗。雄黄酒不仅用来写“王”字,还用来喷洒在屋角消毒。孩子们还会佩戴老虎头饰品、挂蒲剑、打蚊烟和蜘蛛煨蛋等有趣的活动。其中蜘蛛煨蛋的做法相当复杂:将鸡蛋放在火炉里和蜘蛛一起煨熟后取去蜘蛛再食用。
《漠河的粽子香》
迟子建在《故乡的吃食》一文中回忆了故乡漠河市端午节的过法。家家户户提前泡好粽叶和糯米,然后包成五彩斑斓的粽子。粽子通常夹有红枣和豆沙等馅料。在享受美食的还传承着端午节和粽子的文化内涵。
《赵子曰的端午记事》
老舍在小说《赵子曰》中描绘了北京人过端午的情景。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香艾和神符或红色的判官形象;路旁果摊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和染红的杏儿和小桃等美食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他还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端午节的情感:“端午偏逢风雨狂……前年此会鱼三尺……”。
《粽叶下的回忆》
苏童在《祖母的季节》中深情回忆了祖母包粽子的往事以及他家乡特有的包粽子方法:包成小脚状形,“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无论生活贫苦还是富足留给孩子最多的也不过是挂在门楣上沙沙响着的粽叶和沉甸甸的粽子香气……
各家笔下的端午节各具特色既有风俗传承又有对故乡的深情回忆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美好的文字感受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的温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