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的寓言故事


在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的西杨家埠村,一位特别的女性正以她的双手和心灵守护着风筝的传统文化。她就是潍坊风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徐洋。

徐洋与潍坊风筝的情缘

徐洋,生于风筝世家,自幼便目睹了家族中长辈们制作风筝的情景。她以巧手和细腻的情感,将竹条舞动得如同生命的旋律。近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徐洋决定将传统寓言故事“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融入风筝制作中,以此希望让更多人领略潍坊风筝的深厚文化底蕴。

徐洋专注风筝制作。记者有幸在西杨家埠村遇到了她,被她那专注和内敛的神情所吸引。她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她的风筝正是从这里开始,飞越山海,飞向世界。

她的“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软翅风筝采用了黄、绿、黑、红等传统色彩。风筝以传统工艺制作,但又不乏创新之处。徐洋介绍说,这款风筝将黄雀、螳螂、蝉三只风筝通过竹条串联成一个整体,既增强了立体感,还可以单独放飞。

在风中飞舞的不只是风筝,更是传承。徐洋的成长离不开她的引路人——潍坊风筝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从小目睹小姨和其他长辈扎制风筝的徐洋,对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扎制风筝看似简单,实则工艺复杂。徐洋凭借着对风筝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学习扎骨架开始,逐步掌握了风筝制作的各个环节。

后来,徐洋跟随杨红卫学习了糊、画等风筝制作工序,正式踏上了“追风筝”的旅程。杨红卫既是她的亲人,也是她的老师。她对徐洋要求严格,教导她扎风筝和做人一样,需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

经过多年的努力,徐洋在风筝扎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19年,她参加了全国性的风筝扎制大赛并获得了第三名。2024年,她的作品“黑金龙头”更是获得了全国第一名。

除了手艺人的身份外,徐洋还是多重身份的拥有者。她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赛事裁判,也是文化传播的使者。为了更好地宣传潍坊风筝,她走进学校、社区、企业,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风筝扎制技艺。

徐洋深知潍坊风筝的发展需要创新,更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她将继续立足潍坊,设计出更多受年轻人喜爱的作品,让风筝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传承。

实习生:孙展

编辑:徐杨

一审:张慧 二审:孙涛 三审:赵亮

上述信息仅作参考,具体文章改动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