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书为主题的古诗


读书不觉春已深,墨香飘散梦中寻。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来临,我们追溯那沉淀千年的文字,已然化为古今交汇的旋律,古人的平仄起伏间自成风华绝代。

读书,不仅是实现经世济民的重要途径,更是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关键所在。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为之孜孜不倦、追求终身。

读书不仅是提高内在修养的重要方式,“粗缎大布掩不住的是知识的光华”。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学子,也能在书香中焕发出高贵的魅力。

读书也是消解人生悲欢的桥梁,“书卷多情似故人”。在与先贤的对话中,我们看见自己、看见天地、看见众生。尤其在春天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正是读书的绝佳时机。古人忘我地沉浸在书海中,听风听雨,唯独不听时间的流逝。一扇书窗就能隔绝尘世的喧嚣,容纳无尽的知识气象。

白鹿洞书院乃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唐朝李渤隐居于此,养白鹿自娱。王贞白曾在此求学读书,深知光阴的宝贵。他专注于读书,以至于不知春意已深。他孜孜不倦地读书,视每一寸光阴如黄金,不肯虚度。他潜心治学,最终两获科甲进士及第。

尽管身处晚唐乱世,王贞白却以“一寸光阴一寸金”为座右铭,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回乡后他创建山斋书舍,教书育人,将书香传遍世间。他与同时代的罗隐、方干、贯休等人并称为“江西四大诗人”,他的诗句影响了无数后世读书人。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自幼博学多才。他曾在海棠盛开的春日里寻找春色,却发现自己整日忙于读书,竟将春光悄然错过。他的才学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尽管遭遇贬谪,他依然爱书不忘初心,以读书为精神良。

叶采则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南宋诗人。他遵循理学家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他在春日里窗前读《周易》,不知不觉中春光已逝。他的专注与投入让人感受到读书的魅力,也让人明白只有心无旁骛地读书,才能更好地领悟经典。

三位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提升自我、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珍惜读书的时光,用知识自己,赢得未来与人生。让我们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吧!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追求功名事业的同时也探寻灵魂真理让书香致远不负此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不妥当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