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同类的成语有哪些
揭秘成语运用中的常见误区
(十)相似外形与含义混淆
一、形近
成语的运用中,常因读音、字形相近或共享某些共同语素而陷入误区。举例如下:
①在众多球迷的热切期盼下,教练选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的舞台上并未辜负众望,屡次拯救了意大利队于水火之中。
②计算机虽为高科技工具,但其并非能一蹴而就地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需要人们合理利用,方能事半功倍。
③当前,报刊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报纸为吸引读者,故意制造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④导演谷小刚在《号角集结》中给予了谷志鑫重要角色,其他演员的角色则显得相对无足轻重。
“不孚众望”意指不能使众人信服,而上述①句中却与读音相似的“不负众望”混淆了。同样,“事倍功半”表示付出多而收效少,但在②句中却与语素位置不同、意义相反的“事半功倍”混淆了。“骇人听闻”指的是令人的坏事,而在③句中却与“耸人听闻”混淆了。在④句中,“举重若轻”被误用为描述无足轻重的角色,而实际上它形容做繁难之事或处理棘手问题时的轻松自如。类似的成语还有“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山高水长”与“山高水低”等。
二、义近
1. 义相近而用法有别
某些成语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差异导致使用方法上存在细微差别。例如,“目不暇接”与“应接不暇”。前者指事物过多导致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应对事情或人时忙不过来。仔细推敲,前者偏向于主动的情境,后者偏向于被动。例如在描述汽车疾驰于神农架山区时,面对奇峰异岭的景象应选择“应接不暇”。其他类似成语还有“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等。
2. 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
如成语“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两者都用来形容坏人勾结做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较小,多指少数人之间的勾结,而后者则更多用于描述一大批人的相互勾结。在描述一伙人共同做坏事时,“狼狈为奸”更适合替换为“朋比为奸”。
成语的运用中存在因形近、义近而导致的误区。为了准确使用成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并注意区分形近、义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成语运用的误区,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