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山行》


《秋日征途记》

是宋朝诗人文彦博的一篇创作。这首诗所展现的,是一幅行于深秋山中时见时隐的瑰丽图景,无论是山路、人家、白云还是红叶,都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内心的豪放不羁。

文思缜密,以情感驾景,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捕捉到能够表现大自然精髓的景象,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情景交融。整首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秋意盎然中展现绚丽色彩,与春光争艳,令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秋日征途——

朝代:宋 作者:文彦博

远行秋山径道弯,

白云深处隐人家。

停车晚爱枫林景,

霜叶红胜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行进在秋日山间,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处隐约可见几户人家。停下脚步是因为深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那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注释:

秋行:在秋天行走。

远行:行走在远方的路上。

秋山:深秋季节的山。

径道弯:弯曲的小路。

白云深处:指白云缭绕的地方。

人家:有人居住的地方。

枫林晚景:晚秋时节枫林的景色。

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红胜二月花: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秋日征途》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秋天的魅力,呈现出了一幅秋意盎然、色彩斑斓的山林画面。诗中描述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等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情感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通过精妙的笔触和巧妙的布局,诗人将秋天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萧瑟的秋风中捕捉到绚烂的秋色,使之与春光媲美,令人赏心悦目、精神焕发。

在“远行秋山径道弯”一句中,诗人以山路为引子,描绘了远行的艰辛与曲折;而“白云深处隐人家”则展现了深山中的人家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接下来的“停车晚爱枫林景”则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最后一句“霜叶红胜二月花”更是将秋天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热烈与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的体现,也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豪迈之气。通过精细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自然的美景与自己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魅力与大自然的壮丽。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生动、韵味悠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的作者文彦博是宋朝时期的著名文人之一,其诗歌以情真意切、构思新颖、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借鉴。

拓展资料:

文彦博(约1009-1092),字宽夫,号伊川翁,祖籍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他是一位文学家、家和军事家,曾担任过多个和职务。他的诗歌作品以情真意切、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他对、对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除了诗歌创作外,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士,曾涉及经史子集、兵法谋略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著作。《宋史》中有关于他的记载和评价。《秋日征途》正是他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篇代表之作。此诗描述了文彦博在秋季出游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他对自然的深深敬仰和喜爱之情为后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