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低碳生活作文600字


今日是我国的低碳日,今年的主题为“绿色低碳,美丽”。生态环境部今日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并揭晓了首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名单。

在日常生活中,绿色低碳逐渐成为了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北京,随着1465条绿道的建成,骑行、徒步等绿色出行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选择。

刘岩是一位有着丰富骑行经验的骑行爱好者。如今,他已经将骑行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除了业余时间骑行锻炼外,他每天都会在绿道上骑行30多公里,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

刘岩分享骑行体验: 自2013年开始骑行至今,我感觉自己与过去截然不同。体重减轻了,颈椎也不再疼痛,每天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绿道中,这种感受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北京日益完善的绿道网络系统。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副 曹睿介绍: 从2014年开始,全市范围内启动了绿道系统建设,如今已经建成了1415公里的各级绿道。中心城区形成了环二环绿道,其他地方则有点状分布的绿道,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绿色出行环境。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低碳出行和运动健身需求,北京市还将规划建设覆盖全域的绿道网络,总长将超过5000公里,串联起小区、村庄、公园等公共空间。

在河南郑州,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间成为新的节能环保方式。 在郑东新区的一处地下停车场,记者发现即使没有开灯,光线也十分明亮。这是通过一种叫做导光筒的装置实现的,它们被巧妙地隐藏在绿化带中或与地面融为一体。

郑州某停车场负责人胡振林解释道: 在白天采光良好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开启下面的电灯,只需依靠导光罩进行照明,既安全又节能环保。阴天时虽然稍暗,但基本不影响照明效果。

据介绍,这样的导光筒能照亮地下约64平方米的空间,一套光导照明系统每年可节约用电约1000度,节省电费约600元。目前郑州市内已投入使用3000多套这样的照明系统,每年可节约大量电能和费用。

在江苏省常州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正逐渐流行。有一位叫刘穷的70岁社区居民,她将家里的厨余垃圾如菜叶、果皮制作成环保酵素,并积极推广这种绿色生活方式。

刘穷分享环保理念: 我将厨余垃圾用来堆肥,装满后密封一个月再还到地里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厨余垃圾也消化掉。

刘穷的行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与参与,她的低碳足迹已遍布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带动了2万多人共同参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居委会副张广宁表示: 刘穷老师夫妻俩以小家庭带动大家庭,是我们社区的绿色低碳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