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生和竞争读后感稻盛和夫


王明阳

一、从“心学”到“敬天爱人”:东方哲学的根基

王明阳的观念中,“万物一体”的看法源自心学的核心思想——“心即理”。他认为,人与万物本为一体,人的良知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只有通过“致良知”,才能实现“知行合一”。此思想突破了主客体的对立,强调了人与环境、个体与集体的内在统一性。

稻盛和夫将此运用于企业管理中,提出了“敬天爱人”的理念。“敬天”即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人性的本质;“爱人”则是以利他之心对待员工、客户与社会。这两者的核心都是通过内在的道德觉醒,实现外部的和谐共生。

二、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工具理性与人性的割裂

在西具理性的长期影响下,现代企业管理往往被KPI、OKR等制度所主导。这些制度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却将人异化为“资源”。员工在数据与考核中疲于奔命,企业陷入了“内卷”的怪圈。有的企业强制员工晨读《六项精进》,却忽视了员工薪资低、加班重的现实,最终导致员工集体离职。

这种割裂的根源在于忽视了“人心”的经营。稻盛和夫曾批判道,如果管理层只追求利润,不懂经营人心,便是失败的管理。

三、实践“万物一体”理念:从利己到利他

真正的东方智慧管理,需要以“一体观”重新构建企业与人的关系:

1. 以人为本,激发内在动力

王明阳的“知行合一”强调行动与良知的一致性。企业若能尊重员工的创造力,而非机械化的管理,便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

2. 利他共生,构建命运共同体

稻盛和夫在重建日航时,首先考虑的是员工的利益。他通过削减高管薪资、保障员工权益,使企业在一年内扭亏为盈。这证明了“利他”并非口号,而是共赢的基石。

3. 顺应天理,平衡短期与长期价值

“敬天”要求企业遵循市场规律与社会责任。如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和“全员持股”策略,既满足了商业逻辑,又实现了利益共享。

四、东方智慧的现代启示:超越内卷,回归人性

当下年轻人对PUA式的“打鸡血”方式表示反感,他们渴望有意义的工作。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员工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

1. 从控制到共生

企业需要放弃单向索取,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幸福。如稻盛和夫所说,“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

2. 从狼性到人性

强制性的文化灌输只会引发抵触,真诚的关怀才能凝聚人心。如海底捞通过员工福利和晋升机制,将服务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3. 从竞争到共创

万物一体的本质是打破对立。企业可以通过生态合作、承担社会责任(如环保、公益)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管理的真谛藏于五百年前的中

王明阳的“心学”与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思想,都是对“人”的尊重与敬畏的体现。在效率至上的时代,东方智慧提供了一种更温暖、更持久的答案:只有将企业视为生命共同体,才能在商业世界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