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大寿最忌讳什么
今天正值家中有位长辈六十大寿的日子,繁花似锦、喜庆气氛十分浓厚。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为长辈举杯祝寿,期间席上一位高寿老者言语慈祥:
关于寿的诠释,寿即年岁之象征。特指每六十年为一甲子,故六十岁之前不宜称有寿。
人生七十古称稀,而寿至八十更是难能可贵。试问何时最为吉祥?恰逢阳生七日之时。白发苍苍,面带红润,宛如瑞象占南极之兆。玳筵才启,欢声笑语中喜气盈盈。
在传统文化中,做寿是孝道的体现。在这一天里,家族成员齐聚一堂,共同祝愿老人身体健康,共享天伦之乐,实乃人生美事。
图片引自网络。老者述说,按照我国的传统规矩,年满60岁的人过生日便不再是过生日而是做过寿。一甲子等于60年,有了六十年的人生阅历方可做过寿。做寿之时,传统习俗中还有许多讲究:
第一点,“做九不做十”的习俗。整寿之年需提前一年庆贺,也称为“做九头”。如六十岁的寿辰要在五十九岁生日时提前庆祝,此与谐音有关。古人认为“十”与“死”发音相近,被视为不吉,而“九”与“久”同音,寓意着长久的福寿。
第二点,做寿时忌讳间隔。一旦开始庆寿,便需年年如此。除了每年都办之外,若有亲友参与的庆贺更是要持续邀请。
第三点,关于做寿的饮食传统。首先应炖鱼,以鲤鱼为佳,炖至鱼骨脱离。鱼骨放于河中随波逐流,寓意着免除老人的灾祸。其次为红烧肉,出嫁的女儿会带来六十六块红烧肉,要求老人一次吃完,意在将灾祸转移到牲畜身上,愿老人六十六岁寿辰顺利度过。再次则为熟鸡蛋。在老人寿辰当年立春的早晨,家中女儿煮蛋并拿到打麦场中翻滚几圈后回家让老人躲到门后食用,寓意着老人能顺利度过难关。
然而也有特殊情况不宜做寿。如夫妻一方健在时不宜为另一方做寿、无子孙的老人不宜做寿以及父母健在时子女不宜为父母做寿等。这些习俗中有些带有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许多观念已逐渐淡化人们更注重的是尽孝道让老人开心快乐。
现代人做寿时礼节人情日益繁复花费颇高有的甚至达到几百上千的地步。频繁的庆贺邀请亲朋实则是一种人情消耗反而不利于自身心态的长久保持。对于儿女来说长者的操劳与花费也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他们更希望的是家中的和谐与老人的安康。
再者长者坦言做寿其实也带有给别人看的意思在其中只要儿女幸福做不做寿都是一样的。他还感叹有些地区二十岁便开始大肆庆贺实在不知从何时起这种风气开始兴起且礼金之重令人惊叹。
各位读者你们家乡有哪些做寿的传统风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本文为原创作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您的每一次鼓励都是我继续创作优质文章的动力。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