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运动会加油稿


在四月中旬的某个日子,有网友爆料称滨州职业学院在春季运动会期间给每位学生布置了每日撰写十六份加油稿的硬性任务。这一消息迅速在校园内引发了轩然,各类调侃与议论层出不穷。

尽管面对学生的集体压力,校方最终做出了让步,将每日撰写加油稿的数量减少至一篇。对于这一事件,旁观者认为,尽管吐槽的声音五花八门,但学校的行政管理方式却遭到了质疑。

反思一:为何运动会的参与热情如此低迷?观察者认为,运动会的参与度不高,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减弱,更与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已是2023年,但看看竞赛项目表,似乎与十多年前的项目大同小异。而那些更受学生欢迎的集体球类比赛、啦啦操、舞蹈表演等项目却鲜有出现。对于学校运动会来说,其核心目的应是激发同学们对运动的热爱。那么,为何不设置更多更受学生喜爱的竞技或表演项目呢?

反思二:为何要强制加油稿呢?据观察者了解,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加油稿的数量被纳入了运动会的分值计算中。这种刻板的考核机制,已经远远背离了举办运动会的初衷。原本是为了唤起大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魄的活动,如今却变成了部分人追求名利的场所。

反思三:将任务改为每人每天一篇就能解决问题吗?面对学生的强烈反对,以及部分网络平台对学校加油稿行为的曝光,学校最终在傍晚时分做出了调整,将任务改为每人每天一篇。虽然表面上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这种做法除了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管理的无力与混乱之外,似乎并没有带来其他积极的影响。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