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寒假作业有几本


潮汐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丽丽

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中小学校园内迎来了短暂的休整时光。对于许多家长而言,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松。离1月21日的休业式还有数日,家长们已经开始为孩子们的下一个学期做准备。

这几天,一句“新学期教材准备好了吗?”悄然在家长圈内流行开来,成为了新的问候语。

“课本热购潮”

周五下班后,家长李先生满载而归,为孩子买齐了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他告诉记者,语文、数学、英语是在网上购买的,而科学则是同事赠送的旧书。教材齐备后,他计划让孩子在寒假期间开始预习下学期的课程,以使新学期的学习更为轻松。由于工作繁忙,李先生选择在网上购买,虽然价格较实际定价略高,但考虑到时间成本,他还是决定下单。

家长王女士的孩子读一年级,她早已为孩子购入了下学期的教辅资料。她表示,提前购买教辅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寒假时书店出现缺货情况。王女士说:“我们提前准备,这样孩子就有更多时间来预习。”然而她也坦言,这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孩子是否真正执行预习作业还是个未知数。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家长分享了去书店购书的经历。有家长表示,书店的货架几乎被抢购一空,教材也供不应求。深感无力的许多家长选择了错峰购书策略。

错峰购书的智慧

家长陈女士在购书方面颇有心得。她表示,往年课本难以购买,常常一书难求。她总结出经验,囤课本也要“错峰”。暑假买下册,寒假买上册,这样库存充足,无需与大量人群抢购。陈女士说:“前几年总是等到寒暑假才去抢购,但往往运气不佳。现在我知道了错峰的智慧,再也不用担心买不到课本了。”

对于初中生和家长而言,假期里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有几位家长爆料称,今年教材到得较早,孩子们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很快就拿到了部分课本,这避免了重复购买的浪费。

预习的效果却因人而异。一位初一家长表示:“虽然我们准备了课本和教辅,但孩子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对此,一位老师表示,虽然预习有助于孩子适应学习节奏,但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

家长们在为孩子们的未来学习做准备时,应当理性对待,既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也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学习方式。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