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过程简短20字
农事琐碎:南方水稻产区的晒谷往事
在的南方,尤其是在水稻的主产区,每到炎热的季节,双抢活动成为了乡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双抢时刻,不仅是收割和插秧的时刻,更是农民们辛勤劳动的象征。其中,一项看似不起眼却十分辛苦的农活——晒谷,更是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晒谷,这是一个涉及到对水稻后续处理的重要环节。收割和脱粒后的稻谷并非即刻可入仓。因为新收获的稻谷含水份较高,而且其中混杂了稻杆、稻叶、泥土以及水珠等杂质。首要的任务是清理和晒干这些稻谷。传统农耕文化中,晒谷是每一个农户的重要任务。
在集体时代,无论土地多么金贵,每个生产队都会有一块平坦的晒场,即所谓的晒谷坪。这不仅仅是为了晒稻谷,还会用来晾晒棉花、油菜、大豆等其他农作物。而在双抢季节,这块晒场更是繁忙不堪。
双抢期间,选择和安排社员进行晒谷是一项重要任务。晒谷并非轻松之事,它需要耐心、细致以及充足的体力。通常,这会是中年妇女们的任务。为了鼓励大家参与这一活动,生产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比如提高这部分工作的工分。
每天清晨,负责晒谷的社员们就会开始忙碌起来。他们需要清理并重新整理前一天未能完全晒干的稻谷。随后,新一天的收割和脱粒的稻谷又会陆续送到。为了确保稻谷的质量和入仓的标准,晒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道清理程序和筛选工作。这不仅是为了社员自用,还有的上交任务。
由于“双抢”通常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三伏天进行,晒谷时必须在高温下作业。有时候即使是正午的烈日炎炎之下也要不停地工作。女社员们更是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扒谷晒谷。
最令人担忧的是突如其来的雷雨。夏天的阵雨总是难以预测,常常在大家忙碌地晒谷时突然降临。社员们必须迅速反应,用各种工具将散开的稻谷收拢并加以保护,以免造成损失。
集体解散后,分田到户使得晒谷工作由集体安排变成了各家各户自行处理。然而对于许多60后、70后和80后的农民来说,在双抢劳动中帮助家人晒谷挑收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
晒谷虽然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但它却是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需要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更是对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在每一颗晒干的稻谷背后,都隐藏着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和对丰收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