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诗歌鉴赏


昨日逢清明时节,我前往给祖母扫墓。站在那座坟墓前,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的《思乡之情》。

儿时记忆

思乡之情是一张薄薄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成长岁月

思乡之情是一张薄薄的船票。

我在这头,

而我的青春在那头漂泊。

后来时光

思乡之情变成了一座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祖母在里头长眠。

今日重读

再读《思乡之情》,短短的诗篇,却穿越时空,承载着特定的情感和意象,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今日再次品读,四种情感境界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第一重境界:童年的懵懂与思念

“儿时,思乡之情是邮票上的思念。”这一境界展现了儿童时期对地理空间的认知与对亲人的思念。那时,乡愁是具体的、日常的,是对母亲的思念通过书信传递的牵挂。邮票上承载的是那份稚嫩而单纯的牵挂,那时的我们还未深刻理解离别的痛苦,愁绪如同轻薄的纸片般轻盈却绵长。

第二重境界:青春的孤寂与漂泊

“成长中,思乡之情是船票的寄托。”这一境界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展开,乡愁从母子亲情延伸到对成年后爱情的渴望。船票象征着为生活漂泊的无奈,是对团聚的渴望在时空阻隔下的体现。这时,愁绪带有漂泊者的孤独感和对人生无常的初悟,情感显得深沉而浓烈。

第三重境界:生命的无常与离别

“岁月流转,思乡之情化作坟墓的哀愁。”这一境界直面生命的终极命题——亲人的离世。坟墓的意象让乡愁达到了无法跨越的绝望之境,情感从空间的阻隔升华到时间与死亡的永恒断裂。这让我们不禁想起苏轼的那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起我们心中至亲至爱的人。

第四重境界:家国的情感与时代之愁

“现今时代,思乡之情跨越海峡的哀思。”这一境界将乡愁从个人记忆升华到家族的创伤。浅浅的海峡与深深的形成鲜明对比,将个体的离散经验与的历史现实交织在一起。此时的愁是时代的、文化的、的,承载着对家国统一的精神渴望和超越性的家国情怀。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起那些历史名句和无数为之奋斗的先贤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