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犯困是什么原因引起


青少年儿童睡眠状况发布

在即将到来的“3·21”世界睡眠日之前,睡眠研究会公布了一份名为《2023年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据这份的数据显示,我国6至17周岁青少年儿童中,超过六成的孩子每晚睡眠时间未能达到8小时,其中课业压力成为影响他们睡眠质量的首要因素。

此次发布的基于近七万人的在线调查结果,其中包括六万五千六百四十八名学生和一千九百一十六名家长。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普遍睡眠时间不达标,且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长差异显著。

具体数据显示,6至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62.9%的孩子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令人担忧的是,在13至17周岁的青少年中,这一比例高达81.2%,而相比之下,6至12周岁的孩子中该比例相对较低,仅为32.2%。

调查还发现,有超过半数的青少年儿童存在起床困难,而起床后感到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孩子仅占少数。研究人员从睡眠时长、睡眠障碍、醒后状态等三个方面综合评估了青少年儿童的睡眠状况,结果得到的平均分数只有67.14分。这被称为“及格线”的分数凸显了孩子们普遍的睡眠问题。

那么,“什么偷走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分析指出,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首要因素。其次则是电子设备、嘈杂的睡眠环境以及家长的睡眠习惯等。具体表现在调查中发现,在周一至周四的晚上23时仍有部分学生因完成作业而熬夜。

值得注意的是,不良的睡眠质量不仅会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调查数据显示,睡眠质量差的孩子中,肥胖症和衰弱或抑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睡眠状况良好的孩子。在学业方面,睡眠不佳的孩子中有近四成在班级的排名位于后75%。

专家表示,持续的睡眠不足会对青少年的记忆力、情绪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应高度关注孩子的“欠眠”问题,并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改善睡眠状况,茁壮成长。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青少年儿童的睡眠问题呢?首先应减少干扰因素以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根据睡眠医学学会的指南建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最佳睡眠时间。虽然我们的孩子可能没有达到这些推荐时间,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存在睡眠问题。每个孩子的基因、性格和家庭环境等因素都不同,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的睡眠时间多一些或少一些。但无论怎样,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孩子处于无光干扰的环境中,如拉紧窗帘、关掉所有灯具、电脑和电视等;睡前给孩子泡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进行等都能有助于他们放松心情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同时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课堂行为同样重要。比如上课时保持端正坐姿、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等都可以有效防止在课堂上打瞌睡。如果真的感到困倦难耐时,可尝试站立片刻或活动一体以提神醒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