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读书笔记一篇


天上人间,苏杭无双。

自北宋元佑四年,苏轼在杭州西湖畔领导百姓修建长堤,建造六桥之后,不仅解决了西湖淤塞的问题,更为这片水域增添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此堤名为“苏堤”,而其春日之晨的美丽景致,已然成为了西湖的一处独特景观。

随着时光流转至南宋年间,“苏堤春晓”的景观已然形成,苏堤更是荣登为西湖十景之首,其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其中一位诗人吴惟信,在某年清明节与亲友一同来到西湖的苏堤上游玩赏景,并以此为题创作了一首诗。

《苏堤清明即景》

吴惟信笔下之诗,如是描绘:梨花盛开的风起之时,恰逢清明。游子们为了寻找春色纷纷走出城外。当夕阳西下,笙歌散去,万株杨柳之间,只留莺在欢唱。

清明时节,天朗气清,微风拂面。远望那梨花,仿佛白云挂在枝头,又似雪花飘落。这洁白的梨花,仿佛是为了清明的祭祀而盛开。此时的人们在忙碌的春耕之余,也享受这难得的放松时刻,走出家门去城外寻找春天的足迹。

苏堤之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杂耍表演、叫卖声此起彼伏。游客们或欣赏湖面上的游船穿梭,或在岸边品味美景、品茗吟诗、欣赏歌舞。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随着夜幕降临,游人们虽依依不舍但不得不返。被白日喧嚣所惊扰的流莺也开始回归,它们在柳树间穿梭鸣叫,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

如今的苏堤,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打卡留念。西湖的美,苏堤的美,尤其是苏堤在清明时节的美,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美景不仅仅是为了白日的欢声笑语而存在,更是为了夜晚的流莺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