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历代宣传片音乐


在1984年,IBM独揽了高达95%的计算机市场份额,市场势力可谓庞大。

当时,苹果公司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似乎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他们播出了一个彻底市场的广告。这则广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广告,而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只播放了一次,却在短短的100天内,苹果的Mac销量飙升至1.55亿美元。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则广告背后的疯狂故事。

我们要了解苹果所面临的挑战。IBM不仅仅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他们的品牌代表着信任和稳定。他们的机器遍布各个办公室,销售团队势不可挡。

相比之下,苹果公司被视为制造“个人”电脑的异类。他们是一群嬉皮士,以创新和独特为宗旨。

到了1984年,苹果已经投入了7800万美元来开发Macintosh。董事会对此感到非常不安,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底洞。乔布斯急需一个奇迹来扭转局面。

这时,Chiat/Day广告公司向他提出了“1984”的概念。这是一个关于反抗和自由的广告故事,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心态紧密相连。

尽管董事会对此并不喜欢,但乔布斯却对这一概念表示赞同。他们甚至请来了曾执导过《银翼杀手》的雷德利·斯科特来执导这部电影。

这则广告的制作成本在1984年为90万美元,而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个数字为250万美元。这对苹果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但也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与大多数广告不同,这则广告更像是一部电影,没有过多地展示计算机硬件或功能特点,而是通过情感来打动观众。它所传达的信息是:这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反叛的广告。

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则广告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在卖电脑,更是在贩卖一种情感、一种精神。它让人们感到自己是特别的、自由的、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则广告的播出时机也堪称完美。它恰逢里根时代的企业文化巅峰、人们对科技主导地位的担忧、每个人心中的奥威尔《1984》情节以及超级碗直播这一历史上电视观众最多的一次。

这则广告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将IBM塑造成了一个权威而无聊的选择,而苹果则成为了代表反叛和自由的象征。选择IBM意味着成为问题的一部分,而选择苹果则意味着加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系统。

这则广告播出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有9600万人观看了直播,所有新闻频道都重播了该视频,杂志也纷纷将其放在封面上。这是苹果历史上一次极为成功的宣传活动。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则广告的成功经验并非仅仅是制作一个大胆的广告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当你无法改变游戏规则时就要学会改变自己当对手在稳定中前行时你却在追求创新和变革当你面对的是企业时你卖给人们的则是梦想和希望这样的营销策略值得当今的营销人员学习和借鉴他们可以模仿电影式广告和情感音乐等手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时机和文化时刻真正理解并传达出产品或品牌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