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带拼音的全文
【古韵新篇】
山谷之中有蓷草,干枯之状映眼前。
游女独处飘零中,心中恻恻长叹息。
叹息难抑思何为,难为凡人逢艰难。
山谷蓷草又何然,枯黄之色显凋零。
流离女子何处去,悲歌一曲声幽然。
哀歌幽然人皆感,遇人不淑心更痛。
泪水满面不可止,思忆古道谁识知。
山谷蓷草仍如此,其湿其枯两难全。
哀哉女子泪涟涟,啜泣之声闻四野。
悲声四野回荡处,嗟叹已晚何济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对月对天何以解。
华夏文化有情重,同情之义千年存。
【注释与解读】:
此篇诗文意蕴深长,句句有景、有情、有意。其取景于山谷中那蔫黄的夏枯草,以及身处逆境的女子为主线,展露人间苦乐、困厄与希望共存的生活写照。
首段中“中谷有蓷”,是以自然界之枯草映射女子困厄的生活状况;“有女仳离”则突显女子身处流离之境的孤苦无依。第二段“条其啸矣”通过女子发出悲鸣之声来反映她内心的无奈与苦楚;“遇人之不淑”则表达了女子对命运不公的悲叹。第三段中“啜其泣矣”进一步揭示了女子深陷困境的痛苦;“何嗟及矣”则传达了作者面对无能为力的现实而产生的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释义与感悟】:
全诗通过描述山谷中的夏枯草与流离失所的女子的境遇,深刻揭示了生活中存在的困苦与无奈。诗人以物喻人,以自然界的枯荣来映射人生的起伏,表达了对于身处逆境的女子的深深同情与关切。也展现了面对他人苦难时所展现出的巨大同情心和深厚的仁爱精神。此诗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更是对人性、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益母草的凋枯与女子的不幸相互映衬,更突显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正是这种对苦难的深深体察和同情,使得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呼唤,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面对他人的困厄时,展现出更多的同情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