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之后柳吐芽成语


正月是农历的起始月,古人把夜晚称为“宵”,因此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农历正月十五便被称作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庆贺年俗中最后的重头戏。各地的传统习俗因地域差异而展现出多彩的特色。

元宵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民俗艺术绚烂夺目。在2008年6月,元宵节更是被选入第二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我们元宵节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呢?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宋代,元宵节时会有一种特别的新奇食品流行于民间,这就是“元宵”。北方常采用“滚”的方式制作,而南方则习惯“包”汤圆,两者虽然做法略有不同,口感也有所差异,但都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寓意。在元宵节这天,与家人一同品尝“元宵”,显得格外重要。

舞龙表演

舞龙也称“耍龙灯”。对龙有着深厚的崇拜之情,把龙视为吉祥的象征。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众人高举紧连龙身的木棍随后舞动。整条龙在激昂的乐声中按照既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生动活泼,民间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踩高跷

踩高跷是我间广为流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这种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是高跷本是古代百戏中的一种。踩高跷的表演者不但能在长木上走路,还能进行跳跃和舞剑等表演。高跷有高跷、中跷和跑跷等多种形式。

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庆典时,都会以狮舞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舞狮又有文武之分,文舞展现狮子的温驯,而武狮则表现其凶猛的一面。

猜灯谜与元宵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后的新增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供人猜解。猜灯谜既能启迪智慧又与节日气氛相得益彰,因此深受人们喜爱,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此外还设有元宵灯谜供人竞猜,如“化装完人显俏”等谜题供人解答。

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庆祝。虽然大部分地区的习俗相似,但各地仍保留着自己的独特习俗。你的元宵节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不妨与我们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