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前面用什么词搭配


课程标准采用了特定术语来阐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达到的目标与程度。

对于知识的学习,被分为由浅至深的四个层次:了解、知道、理解以及掌握。其中每一层次的要求均包含了对前一层级的涵盖,体现了对学习知识的基本要求的差异性。

以下为这些术语的具体解释:

了解,即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认知,能够在相关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

知道,意味着对所学知识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尚无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

理解,则是对所列知识内容有了理性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运用知识去解决简单的难题。

掌握的层次更进一步,表示对所列知识内容有深刻的理性理解,形成相应的技能,并能运用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而运用,则是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选择或创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对于学习活动的目标程度,课程标准还使用了如“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来描述。

经历,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

体验,则是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积极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性,从而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则是更为深入的学习活动,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性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在课程标准中还使用了一些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要求的词语。例如:

了解的同类词包括知道、说出、辨认、识别等。比如知道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的位置;能够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理解的同类词有认识、会等。如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会使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进行拼图等。

掌握的实例有能认、读、写大数的能力;能运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等。

至于运用的实例,如证明数学定理等。如证明“角角边”定理:两个三角形两组角分别相等且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同样地,经历的实例包括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尝试回顾并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等。而体验的实例则有结合具体情境,深入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等。

课程标准通过这些术语和实例,详尽地描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目标和程度,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