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雪容融设计者
【重述】
姜宇帆(作者)的杰作“雪容融”诞生记
在哈尔滨,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灵魂,姜宇帆,正为我们讲述她的杰作“雪容融”的故事。根据她提供的素材,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
“雪容融”作为冬奥会的另一亮点,同样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其设计元素来源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她以红灯笼为设计基础,红灯笼作为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和团圆的元素,而“东北雪打灯”则将冬季的寒冷与东北的温暖结合在一起。
姜宇帆说:“我的设计灵感源于我童年的记忆。我生长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的一个小城,每年除夕夜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是冬日里最温暖的记忆。”正是这份回忆和对家的热爱,给予了她最初的设计灵感。
而关于“雪容融”头顶的“一小堆雪”,则引用了的一句民间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在的传统中,正月十五下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和好运。而“雪容融”的脸上则象征着东北小孩在冬天打雪仗时糊一脸雪的情景。
姜宇帆一直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热爱。她不仅喜欢研究各种传统图案如“如意纹”、“长城纹”,还经常查阅和学习与文化相关的论文和资料。这些元素也都在“雪容融”的设计中得到了体现。“雪容融”的细节之处如头顶的小挂钩、脚上的小花边以及头顶的鸽子纹和天坛图案等,都借鉴了剪纸的艺术形式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随着冬奥会的开幕,“冰墩墩”和“雪容融”都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雪容融”的受欢迎程度也不亚于“冰墩墩”。她在微博上分享的“雪容融”视频累计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0万。网友们亲昵地称呼她为“融融妈咪”,并纷纷留言表达对“雪容融”的喜爱之情。
姜宇帆表示,她希望“雪容融”不仅是一个吉祥物,更是一个能够点亮每个人心中梦想的象征。她将继续从事与文化相关的设计工作,并希望将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在读研究生的她,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这就是关于“雪容融”的故事,一个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作品,一个能够与世界共享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