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也是当前基础教育的核心所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核心素养的发展,这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新学期开始之际,内蒙古包头高新二中从教学研究、教育实践、学生学习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创新地推行了“三备三研”校本教研模式,以此保障高效课堂的落地实施,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教师先行,打造研究型团队

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借助刘仕东全国名校长工作室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如跟岗实训、专题培训、沉浸式观摩学习和全方位借鉴落地等,对教师进行了精准的培训。这些措施旨在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增强学识素养,培养仁爱之心,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楷模。

二、创研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程程的实施需要系统的推进。学校进行了顶层设计,从而形成了“三备三研”的教研模式。为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品质,学校按照“研究什么”、“谁来研究”、“如何研究”的逻辑思路进行规划安排,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都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各备课组每周都定时、定点、定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备题研题、备课研课、备考研考”等活动,形成了早读、课堂、课后等各类优质学习资源。

三、完善教研机制,保障教研推进

为了确保“三备三研”教研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督导保障方案。一方面是建立校本教研机制。学校设立了多个集体备课教室,确保每天的特定时间段都能有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并规定了教研流程的要求。校领导会参与并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督查。另一方面是建立听评课督导机制。通过多种听评课机制来评价集体备课活动的成果,同时这也是保障集体教研活动高效开展的促进机制。

四、建设资源库,优化学习方式

“三备三研”集结了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了教学设计、课件、小卷等教研成果。学校保存了本学期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成果资料,计划逐年积累完善,形成线上线下的校本备课资源库,供全校教师参考和使用。这一措施也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早读课采用了“自由背诵+小卷测评”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继续探索优化,完善教研模式

通过师生的配合探索实践,“三备三研”教研模式将进一步完善优化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等方面。这将使教研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

多年来,高新二中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提供满意的教育。在新高考新课程的背景下,学校聚焦质量提升,勇于探索和实践。通过“三备三研”的校本教研模式实现高效备课和高效课堂的目标。这不仅体现在单堂课的亮点上,更延伸到整个学科的金线串联上,并推动教育变革的全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