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的高级表达


作者:王媛丽

在1979年,村上春树,当时年仅29岁,凭借他的作小说《且听风吟》赢得了日本的《群像》新人文学奖,自此他踏上了日本文学的舞台。

的情节并不复杂。故事描述了一个21岁的夏天,主角从东京回到家乡,与他的朋友“鼠”度过了一段无聊的假期。一天,在酒吧里,主角遇到了一位醉酒且没有小指的女孩,在她的家中度过了一个醉意朦胧的夜晚,并开始了一段若隐若现的感情。伤感的过去还未被讲述清楚,她就已经消失不见。这短短十八天的恋情,以一种令人费解的方式结束。与此“鼠”也面临着情感上的困扰。无论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是短暂的相互依靠,最终都慢慢融入了时间的河流中,成为了过眼云烟。

在这部小说中,主角反复感叹着时光的流逝。他表示:“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我们就是这样活着的。”全书弥漫着一种孤独的气息,基调感伤。村上春树似乎在回味自己的青春岁月,那些零碎、缺失的记忆以一种断断续续的方式呈现出来,给读者一种游离的感觉。仔细阅读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村上春树曾说:“人就是在不断地失去和磨损中存在。”主角在回忆中寻找希望,但总是失望而归。这种失望可能源于他不断面对的死亡:哈特菲尔德从高楼跳亡,两个叔叔一个被炸死,一个因病离世;祖母的离世;第三个女友选择了上吊......在村上春树的笔下,死亡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一样平常。这或许源于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无常观”,即宇宙万物和人间百事的流转不居。这种无常和消亡正是生命的本质。消亡并非美的终结,而是美的体现。

当死亡来临时,所有的荣耀、财富和欢乐都归零。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村上春树用书名给出了答案:且听风吟。这表示我们在时间中徘徊,无论生与死,只需静听风的声音。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处处都隐藏着救赎的线索。孤独并没有将他的主人公推向绝望,反而在孤独的最深处发现了一丝光亮,并由此得以重生。阅读《且听风吟》时,读者可以跟随村上春树的脚步暂时远离现实,获得灵魂的救赎。

村上春树提醒我们,人人都是孤独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孤独而切断与他人的联系。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在某处与他人产生联系。他的故事中总是透露出淡淡的惆怅和人情味,这使得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村上春树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无奈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他虽然表达得漫不经心,但总能引发我们的深思。这种温暖人心的人情味是村上春树作品的最大魅力所在。

通过这样的方式,村上春树用他的文字与我们沟通心灵。这也许就是他的作品得以畅销的最大原因。(王媛丽)